于的文言文意思?

如题所述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

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氷,水为之,而寒于水。

6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坐 <动>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坐”的意义和用法: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如:“项王、项伯东向坐。”(《史记 项羽本纪》)
犯罪。 如“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春秋》)
株连受罚。如“副有罪,当相坐。”(班固《苏武》)
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
驻守。如“楚人坐其南门。”(《左传 桓公二十三年》)
坐等。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因为,由于。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记 项羽本纪》
“于”的意义和用法:
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等。可译为“在”、“到”、“向”、“从”、“跟”、“同”、“对”、“给”、“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等。
表比较,可译为“比”、“过”、“胜过”。如“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词头,无义。如“黄鸟于飞。”(《诗经 周南 葛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于的文言文意思是在。
第3个回答  2019-12-22
于在文言文里有 在……地方,从……时候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