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氮肥,磷肥,钾肥主要的生产原料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氮肥原料:煤或天然气、空气、水
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

磷肥原料:
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磷矿和硫酸,随着中国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磷肥生产原料的供应已经显现紧张局面,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中国生产硫酸的硫资源主要来自硫铁矿、冶炼烟酸和进口硫磺,与国外硫酸生产原料主要为硫磺有较大不同。中国硫磺资源比较贫乏,硫酸生产对进口硫磺依存度较高。因此,为保证中国磷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磷肥生产所需原料——磷矿资源和硫资源的储量、特点及保障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体分析如下:

磷矿资源

资源现状 ,中国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资源总量仅次于摩洛哥,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全国矿产储量通报报道,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矿产地440处,其中大型矿72处,中型矿137处,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查明资源储量163.4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8.94亿吨,资源量124.46亿吨,目前可采储量18.92亿吨。

中国除西藏外均已发现磷矿,相对集中的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五省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5%,且P2O5大于30%的富矿也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五个省。磷矿分布的区域主要有如下8个:云南滇池地区,贵州开阳地区、瓮福地区,四川金河-清平地区、马边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胡集地区、保康地区。从总体上看,中国磷矿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探明储量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大型磷矿及富矿高度集中在西南部地区。中国磷矿资源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储量较大,分布集中。中国探明的资源储量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地区所需磷矿均依赖云、贵、川三省供应,从而造成了中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局面,给交通运输、企业原料供应、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影响。

二是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中国磷矿品位较差,P2O5平均含量在17%左右,富矿磷矿石只有13.83亿吨,占磷矿石总量的约8.5%,并主要分布在云、贵、鄂三省。因此,中国大部分的磷矿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需求。

三是难选矿多,易选矿少。在中国磷矿探明储量中,沉积型磷块岩(胶磷矿)多,占全国总储量的85%,其大部分为中低品位矿石。同时中国磷矿90%是高镁磷矿,其矿石中有用矿物的粒度细,和脉石结合紧密,不易解离,一般需要磨细到200目颗粒占90%以上才能单体解离。因此,中国磷矿是世界上难选的磷矿石之一。

四是矿床开采难度大。中国磷矿床大部分成矿时代久远,埋藏深,岩化作用强,矿石胶结致密,且约有75%以上的矿层为薄至中厚层分布,通过倾斜至缓倾斜方式采出。这种特征给磷矿开采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往往造成损失率高、贫化率高和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

开采和加工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善中国化肥消费结构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状况,国家大力增加磷肥生产能力,已先后建成了云南昆阳,贵州开阳、瓮福,湖北荆襄、宜昌,四川金河-清平六大磷矿生产基地,形成了大中小矿山共同发展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中国磷矿石产量为1937万吨(以P2O5含量30%的标矿计),2005年则达到3045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磷矿主要开采省份是云南、贵州、湖北和四川,2005年上述四省磷矿石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98%。

目前中国磷矿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磷矿企业整体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美国、摩洛哥和前苏联的磷矿企业规模和产量多在300万吨/年以上,中国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多数是生产能力在2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企业。2004年,全国磷矿山企业420个,其中大型9个,中型26个,小型291个,小矿94个。云、贵、川、鄂四大产磷省份,大中型磷矿山也仅占全部矿山总数的3.9%。中国磷矿生产企业排名前四位的分别为云南磷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荆襄化工集团和开磷集团,其生产能力分别为600万吨/年、330万吨/年、300万吨/年和250万吨/年;二是磷矿企业装备简陋,管理落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目前国外矿山企业采矿已实现大型机械化,选矿实现了大规模和微机程序控制。而中国除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以外,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地方小型及集体企业,除配备有少量的铲、装、运设备外,主要以人工开采为主,装备和技术水平仍停留在国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水平,基本处于无序开采状态,乱挖滥采、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如湖北宜昌目前的中小矿山,在采1吨富矿的同时约9吨贫矿的储量资源被浪费掉;三是乱采滥挖现象在局部地区依然存在。由于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小矿乱采滥挖、与国有矿山争抢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大矿小开、矿区被分割肢解的问题也很突出;四是磷矿加工不合理,造成优质磷矿资源浪费。由于中国磷矿价格相对较低,没有拉开等级档次,在优质磷矿富产地区,存在磷富矿“优矿劣用”、“高质低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适用于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优质磷矿被用来生产黄磷和低浓度磷肥,造成有限的优质磷矿资源浪费。据统计,1997年全国磷矿加工企业使用的磷矿品位为23.4%(P2O5含量),1998年陡然上升到28.9%,1999年以后则高达30%以上,严重到了中、低品位磷矿基本遗弃的程度。

供应保障能力

中国磷矿石消费领域主要是磷肥、黄磷和饲料磷酸氢钙,还有一些磷矿石直接出口。其消费构成为:磷肥约占70%~80%,黄磷占10%~15%,饲钙占6%左右,出口占4%左右。2000~2005年中国磷矿表观消费总量及各种产品消耗磷矿量见图1。

根据中国磷矿石各主要加工产品未来需求预测,并考虑一定数量的磷矿石出口,到2010年和2015年中国磷矿石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6380万吨和6826万吨。届时各种产品需求量及对磷矿石需求量的预测见下表。

除少数大中型磷矿企业外,中国数量较多的小型矿山的磷矿回采率很低,目前中国磷矿整体利用率大约仅有65%左右。据此推算,中国现有11.08亿吨磷富矿资源仅可开发利用到2015年,18.92亿吨磷矿可采储量可开发利用到2022年,38.94亿吨的基础磷矿储量在技术经济层面上也仅可开采到2030年左右。因此中国磷矿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特别是磷富矿资源即将面临枯竭境地。

各种产品需求量及对磷矿石需求量的预测 (万吨标矿)
2010年 2015年
磷肥(P2O5) 1450 1503
对磷矿石需求 5075 5261
黄磷(实物量) 84 8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0
根据主要生产原料和养分类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肥料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复混(合)肥料和配方(专用)肥料、有机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及土壤调理剂。
一、氮肥的生产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气.主要包括尿素、碳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及氰氨化钙。
二、磷肥的生产原料是磷和硫
二、钾肥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和硫酸钾。主要包括硫酸钾和氯化钾,其中硫酸钾中氯离子(Cl)含量执行HG/T3279中3.2的一等品指标要求。
全球磷矿资源的稀缺程度与氮肥的主要生产原料煤炭相似,储采比都在120年左右;生产磷肥的另一主要原料硫磺来自石油、天然气,与他们相比,磷矿并不稀缺;但是相对于化肥中的另一资源性品种钾肥来说,磷矿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如:1、水稻施肥:单季作物每667 m2大田施肥总量控制在纯氮(N)16 kg、磷(P2O5)8 kg、钾(K2O)16 kg。
2、无公害油菜施肥:单季作物每667 m2大田施肥总量控制在纯氮(N)25 kg、磷(P2O5)15 kg、钾(K2O)20kg。
3、其它施肥方法:重施基肥,分次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肥。一般氮肥的60%~70%及有机肥的100%作基肥,30%~40%作追肥;磷肥和钾肥大部分可作基肥。
幼龄茶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少量多次。春、夏、秋梢抽生期施肥4次~6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有冻害的地区,8月以后应停止施用氮肥。氮、磷、钾比例以1∶(0.4~0.5)∶(0.4~0.5)为宜,施肥量应由少到多逐年增加。
成龄期施肥:秋季采收后施足量的基肥,翌年萌芽前施肥以氮、磷肥为主,春茶后以氮、钾肥为主。施用方法以沟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挖放射状沟、环状沟或平行沟,沟深30 cm~45 cm,以达到主要根系分布层为宜。
第2个回答  2018-03-09
  一、氮肥原料:
  煤或天然气、空气、水,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
  二、磷肥原料:
  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磷矿和硫酸,随着中国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磷肥生产原料的供应已经显现紧张局面,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中国生产硫酸的硫资源主要来自硫铁矿、冶炼烟酸和进口硫磺,与国外硫酸生产原料主要为硫磺有较大不同。中国硫磺资源比较贫乏,硫酸生产对进口硫磺依存度较高。因此,为保证中国磷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磷肥生产所需原料——磷矿资源和硫资源的储量、特点及保障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钾肥原料:
  原料钾是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七位的元素。但是,它在矿石、土壤、海洋、湖泊和江河中的含量都很低。具有经济价值的钾盐矿,是内陆海在干燥条件下,蒸发水分后干涸的沉积矿床。最主要的沉积钾盐矿有钾石盐(KCl、NaCl混合物)、无水钾镁矾 (K2SO4·2MgSO4)、钾盐镁矾和光卤石等。一些含钾的井水、湖水和卤水,也是钾肥原料的来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