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价值观?

如题所述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的价值观。
第2个回答  2019-12-02
这首诗应该是她用来讽刺丈夫赵明诚的,他做江宁知府的时候,无智无谋,甚至在下臣造反的时候,弃城而逃!实为懦夫之行,让她失望,如果换做是李清照,哪怕她战死也绝不会做出临阵脱逃之举,丈夫的行为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阴影,她曾经是这样钦佩敬爱他,所以后来二人流亡到项羽兵败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项羽,当年兵败自刎的傲骨,又看看身边的丈夫,一比之下,自己丈夫的品格是如此的不堪。
而她的价值观很明显,不管活着还是死去都应该光明磊落,大义禀然,不令后世诟病,而不是猥琐的苟且偷生,其中是有爱国情怀的,若是她是男儿身,想必一定会披甲上阵,痛杀金兵,哪怕死在战场上亦是光荣的,看完我的解说,想必你再回看这首诗,理解会更加深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她的价值观。
第3个回答  2019-12-02
《夏日绝句》表达的作者的一种为国不屈的价值观。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想为国捐躯,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第4个回答  2019-12-29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的人生观、价值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