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论文

如题所述

一、兴趣的基础知识
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的积极态度。 把兴趣运用于英语学习中,既指学生有一种自发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发展智力、激发潜能的契机,也可以使学生自发、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习得技能,激活自身全部的认知体系和活动,从而使英语学习呈现高效状态。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发、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重要的心理情感因素成分,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发展变化
兴趣是学生有意发生的注意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根据其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将其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级阶段,并且呈逐步深化趋势。培养好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和端正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通过分析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趋势,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该遵循“激趣、维趣、固趣”的“三步走”战略。
(一)激趣
1.和谐师生关系
俗语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不但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和传递,更是情感的互动和碰撞,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而且初中学生有很强的“亲师性”,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敬佩、仰慕心理,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激趣”必须以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2.营造学习情境
初中学生属于直观形象思维,其语言学习离不开语境的支持,而且生性活泼好动,模仿欲和表现欲较强,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教师需要用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卡片、实物等)和多样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来创设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和极大兴趣在浓郁的学习情境中感知英语语言。例如,在学习在人教英语七年级下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形象的图片来表示next to、between … and,across from …等抽象的方位关系,同时,利用教室内的桌椅板凳,门窗等实物进行教学。既激发学习兴趣,又便于他们理解、识别和记忆。
(二)维趣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并非易事。因为英语是另外一门语言,需要语境,但是,国内不具备这一客观条件。所以,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很容易失去初步形成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维趣”。
1.丰富课堂活动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教师应设置丰富的课堂语言活动,并使他们能够亲自参与其中,在模仿和参与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例如,在学习人教英语七年级下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两人为一组,学生A和学生B以某次旅行为主题编排一段对话,学生在编对话时要有详细的地点、时间安排和旅行计划的内容。通过合作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在完成合作、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丝毫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得以维持。
2.利用肯定评价
教师的肯定评价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可以鼓励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志,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达到强化和维持英语学习兴趣的效果。评价形式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语言行为是直接用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如Well done!/ /Excellent!/ Good!等。非语言行为(肢体语言)是指教师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表示认同或赞扬。如,竖大拇指、胜利(V形)手势、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目光、握拳打气的动作等。
(三)固趣
教师的“维趣”只能起到阶段性的作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永葆英语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掌握着个人发展的方向。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中笔记便于学生日后复习,温故知新。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打破遗忘规律,使他们的语言知识由暂时性记忆转变为永久性记忆。
2.端正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关键因素,端正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唤起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他们满怀热情主动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人教英语七年级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如西餐有Appetizers(开胃菜)、Entrees(主食)、Side Dishes(佐餐)、Desserts(甜点)的点餐顺序;中国传统的主食米饭(steamed rice)和炒面(fried noodles)却是西方饮食里的“副食”;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则是左刀右叉。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跨文化意识。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无论以后做西餐厨师或者去西方旅游,都须具备这些文化差异常识,而要了解这些知识,则必须首先学好英语,从而实现“固趣”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