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家乡的方言和普通话最像?

如题所述

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区临朐人。最近正在解读临朐方言,我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对一句方言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不仅要说明这句方言的普通话的意思,而且解析它的来龙去脉,即从哪句官话来的,又是怎么“随俗”而成土话的。关于每个地方的人说话都觉得自己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话的问题,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字,包括字的发音;二是词语;三是短语。方言之所以成为方言,是官话在百姓口口相传的交流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异和历史人文的变迁,导致官话的本来意义和发音的变异。现在推广普通话,各地的人们纷纷把土话套在普通话上,岂不知即使音同义亦不同。有许多土话的字、词语、短语都与源词语己相去甚远了。即使说话的人自己用生硬的普通话的读音去说当地方言,跟说土话并无二致,而他自已觉得在说普通话了。土话没有“翻译”成普通话,加之读音不准、语速过快等因素,对外地人来讲多数依然是听不懂的方言。那些觉得自己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话的人,是犯了“一叶障目”、“掩耳盗铃”、“自我感觉良好”等多个毛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4
在众多南方的方言中(北方方言除外)客家话最接近普通话,网友"剧毒樱花"的评论说:"其实客家话就是广东话跟普通话的过度语音"。他肯定熟悉以上三种语言且颇有感触才下如此结论,事实上粤语传承了汉唐时期中原的官话, 秦汉年间广东人由中原南下,同时且在那时候成立了南越王国,从此粤语扎根广东了,因此,唐朝之后中原那边因朝代更替,语言如何之演变都与广东话无关了,宋朝末期客家人为了逃避战乱才由中原南下的。因此以上三种语言形成了先后顺序,且在中原的演变过程是,粤语在古代中原时期最为古老,后演成客家话,而普通话是融入了中原客家话明朝扬州话满州话元素演变成当今的普通话,所以普通话与其它方言有相似之处是有根据的,以上网友意思是,古代中,在中原所形成的粤语(即古汉语)后过度到客家话或其它语言,之后由客家话向普通话过度,同时该网友还表示,普通话,客家话,粤语,三者声母相同,韵母各异,然而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有汉字对应其字音,即这三种语言均有文字表达的,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彼此都可以听懂的,因此普通话和方言像,就是这么回事。
第2个回答  2019-06-14
听得多,了解得多,就会觉得像,自己会在两种语言(准确说应该是方言)之间构建联系,再难懂的方言词句,因为自己懂,所以也相对容易从普通话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普通话类似于一个参照物,而正是因为不懂或不熟悉其他地方方言,根本无法将其与普通话这个参照物构建起联系(北方方言大家基本能听懂,所以更多的是由于不熟悉的心理因素),因此,就出现了你说的那种情况。
第3个回答  2019-06-14
方言的发音虽然不同于普通话,但大多能找到对应关系,所以我们若用方言读古诗词多半也是押韵的。有人说“有的古诗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我们方言读起来押韵”,那么反过来就一定能找到你们方言不押韵而普通话押韵的。总的来说我们的方言和山西地区的方言比较接近,但同时又有河南话的“中”,“恁”等用语,而且很多词汇在元杂剧中都是可以看到的。我们方言和说普通话的人根本无法正常交流,作为一个说着接近山西地区方言的河南人,我也不觉得我们方言接近普通话。
第4个回答  2019-06-14
应该是天然的优越感吧, 比如自己的城市有些文化历史,就觉得自己的城市绝对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这是用一种感觉。其实方言是最老的,普通话是根绝很多不同地区的方言演变过来的。所以多少能感受到自己方言相似的普通话是正常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地区放呀你都像普通话。这种优越感其实只是满足自身心理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