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历没技术怎么找工作?

如题所述

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相反欠缺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良好的求职动机、成熟的求职技巧,可能到哪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所以给你一些求职过程中的共性建议:我个人强调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寻找工作,都有一个原则,就是热门的东西未必是适合你的东西,待遇好、工作轻松、环境好的岗位未必就是最有利于你发展的岗位,大可不必人家说什么好、拿钱多就往哪里钻,适合自己的发展,能学到东西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等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待遇自然会好起来的。没学历可能只是暂时没有了做白领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学好一门技术,凭本事吃饭,日子过得并不比白领差啊!
以于现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找到工作其实并不难的,难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今的年轻人,往往大多喜欢“钱多、活少、离家近、坐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先找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能累积到很多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再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或是在原有岗位往更高的岗位发展就不难了,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是要了解下自己的综合实力,再次就要密切留意下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1、我想做什么?----也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自己所了解到的所有职业中,哪些是自己非常乐意去从事的。
2、我能做什么?----这个和前一个问题不同了,喜欢的未必是自己有能力去胜任的,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一定不能眼高手低,必须客观判断自己目前有哪些技能可以去胜任社会上的具体岗位(比如打字快,一般写作都比较拿手的的女孩子可以先从文秘类、客户服务类的岗位开始一点点发展自己……)
3、市场要什么?----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水平,所对应的岗位需求是大不一样的,了解社会招聘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经常翻阅当地主流权威的招聘报纸或是浏览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另外千万不要一直待在家里面找工作,多跑跑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人才现场交流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除了能了解岗位需求之外,还有在现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对于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面试、沟通等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总之,只要好好回答这三个问题,找出三个答案中的“交集”,前途在何方就马上心知肚明了!当然了,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中,我个人建议大家还是重点把握好“我能做什么?”和“市场要什么?”这两个问题即可,毕竟,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或是职场经验不多的年轻人而言真的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岗位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06
我查阅了一些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根据个人的经验,认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许多部门的统计数据经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该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远的不说,以我所毕业的那个专科班为例,三十多个专科生,他(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到现在只有三四个人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其他人多半暂时就业且不断地换工作,生活也基本都处于糊口阶段,挣的钱只够自己日常开销和租房费用,存的钱只够再找份工作。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专科生毕业找工作的起点已经是相当的低,个人将来的发展自然很成问题。
我对大学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动机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对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怀疑。本科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而专科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从人才的类型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于塔尖,然后是专科生,高职生,中专生等则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数应该越少,社会普遍需要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都来搞研究。从我国大专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招生人数所成比例来看,本科生和大专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人数几乎对等,而在其他很多国家,专科生的比例远大于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不少大学都在不断地扩招,却并没有认真考虑专科和本科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培养模式上专科往往只是本科专业在内容和学时上的简单压缩。很多大学里同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前两年半开设的课程和教材完全一样,平时也都是在一起上专业课和公共课,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毕业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门课程,时间上比专科生多学五个月。所谓的知识广度就在这里吧,但知识深度值得怀疑,稍有学习常识的人都知道,五个月学三四门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30
如果说找工作是一场战役,需要毕业生付出相当大的心血和代价,那么对于出身寒微的大专生们来说则无异于一场残酷的近身肉搏战。
我查阅了一些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根据个人的经验,认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许多部门的统计数据经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该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远的不说,以我所毕业的那个专科班为例,三十多个专科生,他(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到现在只有三四个人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其他人多半暂时就业且不断地换工作,生活也基本都处于糊口阶段,挣的钱只够自己日常开销和租房费用,存的钱只够再找份工作。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专科生毕业找工作的起点已经是相当的低,个人将来的发展自然很成问题。
我对大学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动机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对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怀疑。本科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而专科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从人才的类型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于塔尖,然后是专科生,高职生,中专生等则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数应该越少,社会普遍需要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都来搞研究。从我国大专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招生人数所成比例来看,本科生和大专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人数几乎对等,而在其他很多国家,专科生的比例远大于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国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一个又一个例子说明,专科生就业率不仅不能与本科生相提并论,相反毕业就失业的大专生随处可见。另外的一个既成事实是很多追求高学历的人不是用来搞研究,而仅仅是为了增加找工作时的筹码,这对国家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还有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当中,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专家解释大专生就业难的惯常说法就是,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不否认,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问的是,什么造成了专科生缺乏知识的深度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呢?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不少大学都在不断地扩招,却并没有认真考虑专科和本科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培养模式上专科往往只是本科专业在内容和学时上的简单压缩。很多大学里同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前两年半开设的课程和教材完全一样,平时也都是在一起上专业课和公共课,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毕业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门课程,时间上比专科生多学五个月。所谓的知识广度就在这里吧,但知识深度值得怀疑,稍有学习常识的人都知道,五个月学三四门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
在大学呆过的人也都知道,大学老师讲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讲,而串讲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将课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挑出来讲讲,然后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时参加考试就行。可见,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月,造成了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找工作时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8
没学历、没技术,找工作,是不容易的。
您可以先到正规的培训学校学门技术,如:汽车维修、汽车美容、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商务会计等,都是很好的技术。又可以拿到文凭、又可以学到技能的。
第4个回答  2020-05-26
学些电脑方面的新技术,跟上时代步伐、挺好的,现在这些专业都很热门呢,在外面都很吃香的,就业很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