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7-02-20
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又各按阴阳分八调。入声字就是短促的音调并带塞辅音韵尾。比如“福”在粤语中读fuk,在上海话中读fuq,日语中读fuku。(具体发音通常根据韵尾不同,用不同部位阻塞气流)
历史上由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掌握中原政权,北方官话中的入声消失了,史称“入派三声”。同样消失的还有浊辅音(普通话拼音中所谓的浊音其实是不送气清音)复辅音等,但是受蒙满阿尔泰语系影响多了大量的翘舌音。近代普通话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设计的,所以也就失去了入声。现在普通话所说的“四声”实际上原来八调中的四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当然调值和原先的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北方的强势政治地位,出于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在教育中这些一概不提,把入声说成是古汉语的特征。其实在非北方官话区,基本上人人都说入声,比如数字中的“一六七八十”,这些字都是入声字,连日语中这些字还保留了入声发音(yi-chi,lo-ku,shi-chi, ha-chi, ju-u)。
所以以普通话来吟诵古诗词,是很难押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