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金寨籍有59名,谁有这些将军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的事迹和轶闻

请问有这些将军的有照片吗

洪学智、皮定均、张贤约、林维先、李耀、陈先瑞、曾绍山、滕海清、徐立清、丁世芳、卜万科、于侠、马琮璜、王凤梧、方子翼、方升普、邓忠仁等。

1、洪学智

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

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参与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抗美援朝等。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2、皮定均

皮定均(1914.8.30—1976.7.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人。

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营长、教导师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副军长、野战军军长等职。

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24军军长、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3、张贤约

张贤约(1911—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完成了剿匪、改造起义部队、守卫边防和参加新解放区建设任务。

1951年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4、林维先

林维先(1912—1985),又名林新,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5、李耀

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兵站医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

参加了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镇安、袁家沟口、独树镇、四坡村、西峰镇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总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二十四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01
  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先后走出了59位将军,被称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金寨县麻埠正式成立,旷继勋、郭述申、徐海东先后任军长。在金寨诞生并发展壮大的红25军,是中国共产党初期建军规范、纪律严明、政治可靠、战斗力强的一支人民军队,是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八月桂花遍地开》最早在红25军唱响。刘邓大军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这里还有王明、蒋光慈的故居。

  金寨留下有300余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遗迹,已经成为大别山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

  金寨县将军名录 (59位)

  上 将 (1位) 洪学智

  中 将 ( 8位) 皮定均 张贤约 林维先 李 耀 陈先瑞 曾绍山 滕海清 徐立清

  少 将 (50位)

  丁世芳 卜万科 于 侠 马琮璜 王凤梧 方子翼 方升普 邓忠仁 邬兰亭 严家安 杨克武 肖全夫 肖选进 吴诚忠

  佘积德 余嗣贵 闵鸿友 汪乃贵 汪少川 宋 文 宋 维 王远芬 李家益 余 明 宋承志 张行忠 张贻祥 陈 宏

  陈 祥 陈伯禄 林 彬 林乃清 周发田 周时源 胡继成 赵遵康 徐其海 陶国清 戚先初 康烈功 林大南 詹化雨

  漆远渥 熊 挺 宋维拭 陈宜贵 胡鹏飞 董宪池 傅绍甫 程 明

  原解放军第39军第一副军长吴国璋,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是在朝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由于是在1955年授军衔之前牺牲的,因此没有列入金寨籍将军之中,但其职务和资历都够得上将军了。金寨籍开国将军共59人,加上吴国璋将军,正好60人。

  目前,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孙大发上将,是金寨古碑人,南溪中学毕业。

  汪承兴少将,总参谋部任职,南溪中学毕业,南溪人。

  洪学智(1913-2006)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三师八团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长、营政治委员,第二七四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副大队长,中国人民军政大学第四团团长,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长,苏北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腾海清(1909- )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陈先瑞 (1913- )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手枪团班长,鄂东北游击司令部特务四大队分队长,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中队长,二二四团营政治委员,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鄂陕游击师司令员,红七十四师师长。坚持了鄂豫陕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警备第一旅副旅长,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河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桐柏军区副司令员兼独立第三旅旅长,中原军区第五师十五旅政治委员,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原军区第三十八军副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陕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九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张贤约(1911- )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通信排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四军军部通信队队长,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副团长、团长、十二师师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团长,先遣支队支队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一二九师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延安军政学院第三队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李耀(1911- )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第三团机枪连班长、排长,安徽六安县保卫局保卫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七军第一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干部学校政治大队政治委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兵站医院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总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二十四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林维先(1912-1985)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特务营班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二二二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皖西红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参谋,第二二四团营长、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九队队长,第一大队队长兼军部特务营营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第七师副参谋长兼皖江军区副参谋长,沿江支队支队长兼中共沿江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

  皮定均(1914-1976)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应山县儿童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八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军长兼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徐立清(1910-1983)

  2007-6-3 22:0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第三十二师经理处书记,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组教科科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曾绍山(1914- )
  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少年宣传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少共团委书记、少共国际团排长,第十师二十八团一营书记、师政治部秘书、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十三团参谋长,三八五旅参谋长,太行军区新编第十旅副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参考资料:网络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9
我顶!1楼
第3个回答  2011-01-06
要照片请登陆金寨先锋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