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精益供应链中创造真正价值

如题所述

  扩展化供应链所产生的效益也将随着拉式排产机制的应用而逐步显现出来进取型制造企业会建立响应型和敏捷型制造运作方式,这些运作方式实现了与相关的供应链网络结构的同步,可以以赢利的方式满足真正的客户需求,而不是把成功仅仅寄托于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最小化这一种手段上。应对不可预测的生产绩效时必须具备的库存缓冲,是客户驱动型需求拉动模式中影响盈利能力和响应性的天敌。在日常消费品(CPG)和汽车等垂直

  产业的需求拉动模式中,制造商需要具备执行当天生产计划的能力,以满足特定需求或物料补充需求。既可快速应变又可保持运作控制的流程将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制造优势。精益生产理论和需求拉动技术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将会产生以下优势:

  -实时供应链交流和协作

  -实施供应链排产

  -通过基于需求的物料补充来降低库存

  -减少内部和外部非增值工作

  -改善整个供应链网络的需求信号管理

  -重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具备并提高其实现这些优势的能力。通过DemandStream所提供的功能,生产企业可以更轻易地满足精益企业/供应链的实时排产和可视性要求。以赢利的方式创建一个客户驱动型供应网络,需要实现生产运作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同步化,根据需要生产质量过关的产品。一个基于可控变数、按需生产、消除浪费和最佳循环周期的制造战略,将使供应链实施获得全面成功。

  精益功能必须与现有的ERP/SCM基础设施实现集成并对后者起到补充作用。首先,我们必须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我们缺一不可”。精益生产工具和理论的应用所要求的不仅仅是“装配”一种新的技术。新技术与现有业务应用领域是否达到最佳的整合和协调效果是新技术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向精益环境过渡的过程中,传统的“推式”排产与阶段性“拉式”补充必须并存。帮助制造商向精益环境过渡的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市场需要的是那些用“混合环境”的方式支持这种渐进式过程的技术和工具,这种“混合环境”方式还必须与真实的制造环境相互适应。这种并存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强了复杂性:

  -混合式排产技术(MRP、JIT、Synchronous、Flow)可以以相互补充的形式应用。但是,动态排产技术,如库存量加载、看板测量和缓冲测量等,必须与计划系统、采购系统和排产系统实现并存。

  -“精益”理论的应用将显示出供应链的优缺点。整个供应链都要求具有适应性。

  -另外,精益生产还会对供应链网络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各自的计划系统、采购系统和排产系统产生影响。

  -客户需求驱动型供应网络需要一种统一的策略。

  -供应链网络化流程的各种效率均得到提高,这是最终成果。

  供应链可视性(SCV)和供应链事件管理(SCEM)是在整个供应链中传达“变化警示信息”的载体,减少了极端响应与过量缓冲库存的风险。

  直接地讲,如果看不到,就无法测定;无法测定,就无法改进。企业必须能够获得发生在企业内外的生产活动和供应链活动的可视性,这是建立协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的先决条件。为了能够对这些关键的互动作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必须能够收集到客户需求、生产活动数据以及供应链活动数据,并做出及时响应,必要时甚至需要做出实时响应。这就意味着,这些数据必须通过供应链流程从主要客户接触点与车间之间的往返交流路线上的关键拐点上获得。

  随着企业将重心从单纯的成本控制向机会型创收的延伸,事件管理和“智能”响应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成功地实现重心转移,企业必须有效地对“拉式”需求的生成信号加以预测和做出响应,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调整它与需求链上下游贸易伙伴的协作关系。

  适应性供应链网络必须对供应链和需求链加以协调。供应链与需求链在意外事件的压力下可能会发生断裂,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适应性供应链网络必须能够利用智能代理软件识别真实的事件,并且具备事件驱动功能和自调节功能。这样,企业就能够将供应网络同预测、管理及降低需求变动的新型持续需求管理应用程序与实践方案联系在一起。供应与需求联系在一起以后,就能够在正确的时候将正确的商品供应到正确的地点,这就是供需连接所产生的影响。

http://soft.chinabyte.com/39/11819039.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