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科学作业本B题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科学作业本B的37页的1~11题的题目

第1个回答  2010-12-18
桂林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理)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这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2.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3.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5.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6.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7.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
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 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8.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9.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 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10.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11.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12.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是
A.1/4 B.3/4 C.7/16 D.9/16
13.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1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15.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
A.六倍体、单倍体 B.六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三倍体 D.二倍体、单倍体
16.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症 D.多指症
17.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18.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9.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
20.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若向水池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22.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编号 生态系统 采集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①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 000m3 2 1 000 m3
② 淡水湖泊 鲫鱼 10 000kg 35 3 600 kg
③ 山地 甘草 1 000kg 20 300 kg
④ 滩涂 沙蚕 10 000kg 30 500 kg
A.① B.② C.③ D.④
23. 赤潮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赤潮属于( )
A.不规则波动 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 D.季节性消长
24.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最大值)约为
A 100只 B 200只
C 300只 D 400只
25.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2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29.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形式的碳循环开始于
A、二氧化碳在生物圈内的扩散作用 B、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C、各种动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 D、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呼吸作用
30.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① 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变异现象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④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3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32.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33. 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34.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35.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36.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37.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38.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39.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0. 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41.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4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4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44.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45.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6.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47. 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48.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4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
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0. 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二.填空题(共50分)
51. (9分)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2分),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2分)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2分)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分)
52. (7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____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该基因可能是来自___________个体的基因突变
(2)若II1和II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2分);若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_________(2分)
53. (7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
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2分)(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54. (20分,每空2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⑴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⑵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 ;② ;③
⑶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⑷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⑸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55. (7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2分)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2分)

桂林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生物段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D C D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A C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D B C D A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A C B D D B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D C C B D B C C B

二、填空题:(共50分)
51. (1)常
(2)Aa (2分); 3/8 (2分)
(3)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2分)
(4)体细胞突变(2分)
52. ( 1 )隐 ; X ; I1
( 2 ) 1/4 (2分) ; 1/8 (2分)
53.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任意一个 ; c
(2)b ;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2分)
54. (10分,每空2分)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55. (1)下降 ; 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2分)
  (3)少 ;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2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