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过程概括以及对文章的分析

如题所述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通过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客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康乾时期广阔的社会画卷。而作为绾毂全书的一根主线.作者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却又使《红楼梦》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涂抹上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具有崇高的美学意蕴。无疑,宝黛的爱情描写是《红楼梦》最富神韵的地方。曹雪芹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多侧面地展示了宝黛二人刻骨铭心、哀婉动人的爱情生活,给后世留下了一曲优美动人的爱情绝唱。其中,廿三回所写的宝黛“共读西厢”就是最为精彩的片段。 小说此回写宝玉一日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暮春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飘零,恐为污泥所染,便提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见宝玉手中拿着一 本书,便问是什么书?宝玉见闻.慌得将书藏于身后,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后被黛玉索逼不过,只好将书递出.黛玉见是《西厢记》,内心喜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阅,一会儿就沉浸在戏曲的艺术境界中。当黛玉读完后.机敏的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说的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挑情逗爱,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向她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说的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 无可否认,“共读西厢”所展示的宝黛爱情画面是极为优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又是宝黛爱情的一首序曲。因为,在宝黛二人进人大观园之前,《红楼梦》对他们的生活场面虽有多处描写,有的甚至也写的极为精彩,诸如十七回的“林黛玉误剪香囊袋”,十八回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但即是表现他们二人天真无邪,斗嘴赌气的孩童生活,其中并没有夹杂着任何爱情成份。而廿三回所写的“共读西厢”却不同,它预告了宝黛表梅竹马的生活已告结束,那充满着理想憧憬的爱情生活正式降临,很明显,紧接着廿三回以后所写的宝黛生活场面,如“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等,无不是他们爱情自身发展中真情流露。 在宝黛二人进入大观园生活伊始,小说就描写了“共读西厢”这场戏,显然是作者的精妙构思。小说在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已初步为我们展示了大观园这个古典园林建筑的面貌。这里山水相依,曲径通幽,雕梁画栋,亭台栏干,有着一种非常优美 和谐、宁静的气氛。正是大观园这种如诗似画的典型环境.才使宝黛在步入大观园生活之初,就迅速地孕育了那种追求精神愉悦,具有较高审美层次的男女爱情。无疑,大观园这块“沙漠中的绿州”,对催化宝黛爱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还使二人的爱情在以后的自身发展中.仿佛经过一层滤化.显得纯洁、美丽、动人.从而震撼了千千万万人的心灵,无庸置疑,“共读西厢”这首优美的爱情序曲,一开始就奏出了一种不同凡响的音调,它所呈现的宝黛爱情的审美意向是显而易见的。 在宝黛“共读西厢”这场戏中,最有趣味的就是他们以曲词挑情逗爱,以试真情,之句乎? 小姐听了微道:“这倒记不得,只记得‘既见君子,不我退弃,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二人亲亲挑逗,两个母亲那里知道,只道他们谈论书中的典故,一毫也不防缣,遂由他兄妹: 人说说笑笑。 曹雪芹借鉴了才子佳人小说这一细节描写,井加以艺术的创新,这首先在于,他改变了诗作为青年男女挑情逗爱的媒介,而大胆地运用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收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诲之书”,清乾隆十八年,最高统治者就直接谕文内阁“严行禁止”,可见此书在统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兽”,然而,曹雪芹《红楼梦》中为我们展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爱情生活,就是“共读西厢”。这种高妙的艺术构思.无论是对宝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意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从《红楼梦》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觉醒,显然也与《西厢记》具有直接关系。《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在前的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具有很大差异。宝黛在爱情萌发之前,曾经历着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友情生活,,又接触到《西厢记》这种优美的戏曲,书中所描写的张生和莺莺对爱隋的执着追求,无疑直接启示了宝黛内心深层的朦胧的爱的意识,可以说,宝黛的爱情觉醒与《西厢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直接的关系。 宝黛《共读西厢》之所以在《红楼梦》中描写得如此优美动人,与作者在艺术上精心处理也有很大关系。《红楼梦》是一部诗意小说,这不仅表现在小说的审美意义上,而另一方面,正在于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移植到小说的创作中。中国古典诗词大都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6
《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情节,是两个叛逆者的爱情宣言。他们不仅读了,而且“共赏之”,由读而生情,由生情而钟情。对于这个过程,作者曹雪芹借助了《西厢记》这个剧本,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改造,使得宝黛的爱情觉醒过程具有了更为深层的意义。
首先,宝黛共读《西厢记》的过程,是他们共同叛逆封建礼教的过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被视为不伦不类,甚至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于这种压力,而是选择了反抗。他们通过阅读《西厢记》,领悟到了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自由和纯洁的,而不是被束缚和玷污的。这种觉醒,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的解放,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其次,宝黛共读《西厢记》的过程,也是他们共同接受人性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程。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功名利禄,而不是情感和人性。然而,宝黛通过阅读《西厢记》,领悟到了人性的尊严和情感的价值。他们从中汲取了力量,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种教育,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的提高,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最后,宝黛共读《西厢记》的过程,还是他们共同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在封建社会中,戏曲艺术被视为低俗的娱乐方式,而不是高雅的艺术形式。然而,宝黛通过阅读《西厢记》,领悟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美的力量,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这种欣赏,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的丰富,更是对封建社会的嘲讽。
总之,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情节,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爱情觉醒之一。
第2个回答  2017-03-05
黛玉葬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