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覜读音

赵孟覜读音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经学主治《尚书》,尤精于礼、乐之学。对律吕之学也有精深研究,颇得古人不传之妙,著有《琴原》、《乐原》各一篇。

赵孟頫的诗赋及文章,清邃高古,读来往往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间的诗人之中,赵孟頫与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扫南宋卑弱习气。他善于融篆籀之法于绘画之中,竹石、人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无疑是一代画坛领袖。

对世俗贬低界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认为其他画科,有时尚可杜撰瞒人,而界画却更须具备功力法度。有记载说,入元之后,赵孟頫家事甚贫,平时也常以字画收取润笔费用,聊以自补。他还精于古器物、书法、名画的鉴定,有关年代、作者、真伪,望而知之,百不失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9
赵孟覜:zhào mèng fǔ 。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对他颇为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于至治二年(1322年)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29
赵zhào 孟 mèng 頫 fǔ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第3个回答  2017-12-29
赵孟覜的拼音
[zhào mèng tiào]
百度汉语
第4个回答  2017-12-29
前面的赵和孟不用说了吧,主要就是“頫”字
“頫”读作fǔ,和“府”字发音一样追答

你的“頫”字写的不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