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忙还很穷?

如题所述

太多的人,把短暂而珍贵的一生,演绎成碌碌无为的一生。


1

放眼望去,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大家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买房,忙着还贷……看上去,我们很忙很努力,但仍然还是月月光。于是,许多人叫苦不迭: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那么长,看似越来越忙的状态却还是穷的掉渣?其实,大多数人的忙碌,可能是这样的:你正在写一篇需要在一周之内完成的稿件。刚写几句话之后,突然想起来还有一封邮件没回。于是,你打开邮箱回邮件,与此同时,你又发现收到了其他几封需要回复的邮件。一眨眼功夫,半小时过去了,你还在回邮件。当然,你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写作,于是回头看了看刚才写出来的那几句平淡无奇的话。而就在你继续“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脑子里想的竟是午餐要不要吃披萨、朋友生日要买什么礼物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这样,你从一个想法神游到另一个想法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刷微博,看朋友圈,马上就到午餐时间了,于是你决定提早收工……日复一日,你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时间被一点一点地耗尽。而等到交稿的截止日期马上要来临的时候,你才开始有了紧迫感。你不再想去回复邮件,思想也不再漂移到午餐、买礼物的问题上,专注为你带来了回报:你终于写出了大部分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的“忙碌”很难让你过得更高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稀缺”这个词。你之所以在临近截止日期的时候能够如此高效,正是因为“稀缺”为你换来了专注。



2

《稀缺》一书的作者,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为了赶稿,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争取时间”上,因此,任何有可能为你换来时间的事,你都愿意做出牺牲,即使长远看来,这件事对你来说更为重要。比如,某天早上,你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而是将时间用在了工作上。这种选择是如何形成的呢?你可能是算了一下最近去健身房的频率,在多去一次健身房能给你带来的利益以及完成工作的迫切需要之间,进行了比较,然后决定不去健身。对你来说,当天早上能多工作几个小时,比锻炼身体更重要。这就是稀缺导致的带宽不足,让我们产生了“管窥之见”:专注于某一事物使我们忽略了其他事物。

带宽指的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甚至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为了争取工作时间而取消健身,就是忽略了健身的长远利益——受益终生的健康。这就是稀缺导致的带宽不足,致使我们无心去思考:工作之于健身,哪个更重要。又或者,当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你还可能会忽略睡眠带来的好处,于是少睡觉,多工作。而牺牲睡眠时间,更是直接导致了工作质量的降低。科学研究多次证实,睡眠不足的员工,其积极性会变得更低,犯的错误会变得更多。最后很可能的结局是,稀缺导致我们常常在工作中犯错,升职加薪离我们越来越远。虽说开篇提到写稿件的例子是一种“瞎忙”的状态,但真正忙碌的人同样会面临时间稀缺的问题,他们每天都觉得时间太少,而要做的事又太多,恨不得把一天掰成36小时来用。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关注眼前的工作,陷入不断的忙碌之中,而没有足够的带宽来思考或是规划未来的发展问题。那么,提高业绩,升职加薪,走向富裕又何从谈起?


3


稀缺的头脑模式,让忙人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在这一点上,穷人和忙人有着共同的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穷人缺钱,忙人缺时间)过分占据,从而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位家境贫寒的姑娘,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大学时品学兼优,拿到奖学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寄回家帮父母还债到了第二年,再次拿到奖学金的她仍然不打算为自己购置手机或是电脑,而是把钱借给要结婚买房的哥哥。大四那年她考研结束,成绩在边缘,只能等复试通知。然而,她却因为没有电脑,也没有在电子阅览室及时刷新学校的最新消息,导致最终错过了报名机会。姑娘哭得昏天暗地。幸运的是,姑娘因为分数高,还有好几个学校可以调剂。但当她到外地学校面试被刷之后,又因为不舍得花路费尝试其他学校的面试,放弃了一些机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稀缺导致带宽变窄,从而影响决策能力的例子。因为出身贫穷,长期的金钱稀缺状况培养出了姑娘的稀缺心态,凡事过度考虑钱的问题,导致姑娘没有更多的带宽来思考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买了电脑,就不会在关键时刻错过学校的报名信息;如果面试的时候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就可以多去几个学校复试。

一个忙碌的人,为了尽可能争取时间应付工作,不得不被做不完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同样,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也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于是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4

我们一直在谈阶级固化,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你看那些出身富贵的人,哪个会因为顾及到钱的问题而错失良机呢?所以,我们在《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里可以看到,富人的孩子依然富裕,而大多穷人的孩子终归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

回归主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忙,还是很穷?除了前面说到的,忙人因为稀缺时间而没有带宽来规划长远的发展之外,稀缺时间和稀缺金钱的人之间,也是有一定因果联系的。比如原本单身的你,很少有时间不够用的烦恼,工作多一点的时候,顶多加加班,晚一点回家,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而一旦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后,因为要抱孩子、喂奶、给孩子换尿布,以及其他照顾孩子的琐事,你宝贵的时间开始慢慢被占用了。如果你是一位有钱的家长,时间稀缺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请保姆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你的时间。而如果你不那么有钱,照顾孩子的所有琐事都得你和你的另一半亲自上阵,当然,你也可以找你或另一半的父母帮忙。但是,抛开两代人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矛盾不说,他们毕竟是免费劳动力,你很难心安理得地把所有的家务事都推给他们,因此,你还是会承担大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这样的话,你的工作时间就会被大大压缩,如果你工作拖沓,或是因为别的原因导致不可避免的加班,那么势必怠慢了你的孩子。如果没有解决时间稀缺的问题,你就很难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金钱的稀缺导致时间的稀缺,时间的稀缺又反过来加重金钱的稀缺。因此,跳出这个陷阱,我们首先要从根源上解决时间稀缺的问题。




5

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大多数人陷入稀缺的陷阱,都是因为在资源相对充裕时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因此,为了解决 “瞎忙”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让“警报”来得更早一些。这里有一个关键是,你需要制定分步完成计划,划分时间间隔,给自己定下规矩,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多少任务。比如,你要写一本书,就可以要求自己每天写一页,运用这种“分步截止日期”,一年以后,你就有365页。如果你是真的忙碌,就应该重新规划To do list上的任务,把这些任务分成A、B、C、D四类,进而按照这四类任务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先做哪件事,并学会向C类事务勇敢说“不”。

疏通了原本紧凑的计划表,你才会有余闲的精力去思考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我要如何改进当前的工作,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当我们跳出了稀缺的陷阱,用于思考的带宽就富足了。认知负担一旦减轻,我们的执行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就会有所改善。同时,我们的专注力、工作质量以及我们选择去关注的每一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如此,贫穷的逻辑根源才有可能获得改变。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说过:“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深以为然。


上图,是首富王健林的行程时间表,虽然他每天要处理的工作很多,但他仍然有时间健身。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让他从容应对的行程表。这样的工作方式,给了他足够的带宽去做更多的打算,也为他积累财富奠定了精神的基石。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7

周一到周五,大家几乎没时间在家吃个像样的早餐,边走路边啃肉包子上班的人随处可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特别繁忙,每天都加班,还有完不成的工作,并且抱怨自己有多忙,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自己最忙了。有人抱怨,为什么我那么忙,有那么多工作,在公司也待那么久了,公司也不给我涨工资,我依旧这么穷?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忙,还这么穷了!好扎心!

1、没有执行力

平时你只是想,想去干嘛干嘛,想去学点啥啥,你只是单纯的想,但是你并没有付诸行动,这就是所谓的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忙,还这么穷了!好扎心!

2、懂的太多,精的太少

我们平时总会看到一些人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跟谁偷滔滔不绝,很有话题,然后觉得他很厉害,很牛!但是真正到用时却不是这个人。

很多人看似很忙,就好像一个陀螺一样快速度的转动着,可是: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却一无所知。什么都会一点自我感觉虽然好,但可能你什么也做不成,贪多嚼不烂,还可能噎着自己,你只有把嘴里的食物嚼碎了咽下去,才能再往嘴里塞食物。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忙,还这么穷了!好扎心!

3、心浮气躁

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总是心浮气躁,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什么钱都想挣,到最后可能什么钱都挣不到。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忙,还这么穷了!好扎心!

4、穷忙

太急于求成、盲从、随波逐流、三分钟热度,太过于在乎眼前得失,一切以眼前利益为重。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忙,还这么穷了!好扎心!

5、没跟对人,没真本事

俗话是说:“一流的师父二流的徒弟,二流的师傅三流的徒弟,三流的师傅不入流的徒弟。”

没跟对人,他不愿意过多的把自己所知教授与你,你自然就没有更好的成长,要靠你自己去发现,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

而你自己都没有真本事,又不能自己决策,就只能瞎忙。

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跟对人,很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