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宫殿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有慈宁宫、坤宁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等。

1、慈宁宫

慈宁宫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 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

2、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

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3、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4、承乾宫

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明朝崇祯皇帝的宠妃田秀英就居住在这里。清朝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仪纯皇后,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佳贵妃),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5、钟粹宫

钟粹宫,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建筑,东六宫之一;位于景阳宫之西,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䜣之母静贵妃(孝静成皇后)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慈安)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仪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六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坤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六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粹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1
比较正规的后宫宫殿规格(例如:清朝):清宫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面的部分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文华殿、武英殿等,是皇帝和百官议事办公的地方,叫做“外朝”.“内廷”,即后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宫殿.其中包括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皇帝结婚用的寝宫叫坤宁宫,以及在这两个宫殿之间的交泰殿,合称为“后三宫”,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三宫”.在这三宫的两边有门通到东“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