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县城里的男生找对象比大城市的难?

如题所述

两个本科学历的优秀女生,回到老家工作却找不到对象,在县城找对象真的很难吗?

小悦是一名95后女孩,在国外留学3年,前两个月回到了老家湖南的一个小县城。

虽然还没到被家里人催婚的地步,但小悦未雨绸缪,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找个对象。结果她发现在县城找对象真的很难!

小悦对另一半的要求不高:年龄相仿,三观合适,本科学历,身高175,长相过得去。

但是,在她看来挺简单的要求,却似乎比找工作还要难100倍。

小悦通过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了解到,她所在的县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只有两万多人,年龄相仿的就更少之又少。

小悦是在2015年参加高考的,当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为435人,即使前后三年相加,也不到三千人,其中大概有一半是女生,况且大学毕业后回到本县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光是本科学历这一条要求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抛开学历不谈,小悦这2个月碰到过两个让她有点心动的男生。第一次是在县城里唯一的公园散步的时候,她发现前面一个长得挺帅气的男生,个子也挺高的,于是她鼓起勇气上前搭讪,结果人家是98年的,比她小一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悦当场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二个男生就更神奇了,当时小悦只是看到了他的背影,觉得他穿着打扮挺有品位,就想认识一下。谁知道正面一看,竟然是她的一个前任。

这两次心动的经历至少让小悦明白了两点:第一,小县城里优秀的男孩子结婚都比较早;第二,县城太小,一不小心就会碰见熟人。

与小悦一样,小雨也是去年才回到老家县城的。大学毕业后的小雨原本在深圳从事教培行业,去年因为行业遭遇打击,她被迫转行,面试了几份工作都不太如意,想创业又没有资本,思虑再三她选择回老家考编。

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她也去相过几次亲,都是朋友或者亲戚介绍的。小雨虽然也是90后,但年龄已经过了30岁,在老家算是大龄青年,属于被排挤的那种。

比较现实的问题是,体制内的男孩子基本上都看不上她,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她还没有考编成功,而是觉得她年龄偏大。她又不想找做生意的个体户,觉得不在一个频道。

小雨所在的县城里只有一家音乐餐吧环境比较好,她几次相亲都是约在那,结果那里的服务员都认识她了,小雨每次跟不同的男孩子来,服务员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异样,这让她也觉得挺尴尬。

小雨也担心相亲次数太多会“名声”不好,小雨就经常听闺蜜说一些八卦:谁的现男友是谁谁的前男友,谁的前男友又是谁谁谁的现男友。县城就那么点大,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转一圈可能还会发现谁的前男友和现男友两家可能是亲戚。

这让小雨暂时放弃了找对象的念头安心备考,她想,或许考上了编制,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吧?

读完大学回到县城里的女青年觉得找对象难的原因是选择范围太小,她们的社交圈基本上不是同学就是同学的朋友,条件稍微好一些的男孩子早早就有女朋友或者结婚了,剩下的都是互相看不上那种。

其实,在小县城里的优秀单身男性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第一,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不希望他远离家乡的;第二,在县城有份比较好的工作的,比如公务员、医生、老师等;第三,在小县城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小老板,有房有车,收入稳定。

但是,这几类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所以女生仅是读过大学想要在县城里找个如意郎君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毕竟以他们的条件似乎有“优先择偶权”。

小悦和小雨两人各方面的条件也挺优秀,一个是从国外留学归来,一个是在大城市里打拼多年,都算是见过世面的女子。她们的眼界和格局都与长期在小县城里生活的人有些差异,对另一半的谈吐、外貌和学识都会更加挑剔,再加上社交圈子窄,自然是难以遇到合适的那一位。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她们眼高手低,在一个小县城,能够满足她们对另一半的期望的人选可能并不是很多,所以才会觉得找对象很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