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如题所述

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于梁世有国恩,位至冠军将军、都亭侯。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文典,仕齐为奉朝请。家世以济世为务,不营产业。

弘景少而明敏,颇涉文义。初,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而以琴书自娱,接待宾客,不甚亲事。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时齐高帝每有朝会,辄命先醉,弘景虽不饮酒,亦自昏卧。高帝戏之曰:“陶公常醉,何忧世事。”其见重如此。

翻译:

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秣陵人。他的祖父陶隆,在梁朝对国家有恩,官位做到冠军将军、都亭侯。他的父亲陶贞宝,精通医药之术,广泛涉猎文化典籍,在齐朝做官,担任奉朝请的职务。他们家世代以救济世人为己任,不经营家产。

陶弘景从小聪明敏捷,涉猎过一些文学和义理。最初,齐高帝萧道成还是宰相时,引荐他做诸王的侍读,又授他奉朝请的官职。他虽然身在权贵的门庭,却以弹琴读书来自娱自乐,接待宾客也并不十分热心。他特别喜爱松树的风声,庭院里种满了松树,每当听到松涛声,他就感到非常高兴。当时齐高帝每逢朝会,总是让陶弘景先喝醉了,陶弘景虽然不喝酒,却也总是装作喝醉昏睡过去。齐高帝戏弄他说:“陶公经常喝醉,怎么还会担忧世间的事呢?”他对陶弘景的重视和礼遇就是这样。

注释:

1. 字通明:字是成年人的社交名,一般由父亲或师傅在成年礼时赐予。通明意味着智慧和明白。

2. 丹阳秣陵:古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部分。

3. 奉朝请:古代官职,指被皇帝召见并赐予官职,但不固定职责,多为荣誉性质。

4. 朱门:古代对权贵之家的称呼,因朱红色的大门而得名。

5. 朝会:古代皇帝召集官员商议国事的会议。

6. 昏卧:假装喝醉而昏睡。

详细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而且在医药、音乐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的家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济世情怀,这种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和后来的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陶弘景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对文学的兴趣。尽管后来身居高位,但他并没有迷失在权力和名利之中,而是以琴书为伴,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这种超脱的态度和独立的精神风貌,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陶弘景对松树情有独钟,庭院里种满了松树。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每当听到松涛声,他都能从中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力量,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追求的重要体现。

陶弘景与齐高帝萧道成之间的交往,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机敏。他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和场合,以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这种政治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他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注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超脱名利、热爱自然、智慧机敏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美和纪念,也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和借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