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什么不得善终?

如题所述

刘伯温不得善终,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学问太好,上懂天文下懂地理,尤其擅长玄学;二是为人过于精明,把所有事情都看得透透的,这两条无疑都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为官清廉,这是朱元璋欣赏的地方,但他学问太好不容易驾驭,加上他为人又过于精明,既不被官场所喜,又遭至朱元璋的猜忌,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毕竟朱元璋不是汉高祖,刘伯温也不可能像张良那样可以飘逸而去。

刘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

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