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记载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如题所述

 野史一般是没有过分润色,甚至不按照书写套路,比较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历史记载,记载不一定真实,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 。

介绍:

唐朝陆龟蒙在《奉酬袭美苦雨见寄》中的说道:“自爱垂名野史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可见在唐朝已经有了野史的名字,而且唐朝也有很多以野史命名的著作,如《野史甘露记》、《大和野史》。唐朝以后,以野史命名的著作就更加多了,如宋朝的《江南野史》、清朝的《南明野史》等。

但是其实,不是所有的野史都会以“野史”命名,大部分野史的命名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野”字,如宋朝的《百川学海》,元朝的《说郛》,清朝的《明季稗史》。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野史的几个特点。

1.所记的史料多出于闻见

《汉书·艺文志》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野史的史料相对正史来说,缺乏严谨的考究,多来源于口碑相传,道听途见。

在还没文字的时期,那时的史料大多都是各个部族的长老口口相授,这种通过听闻得来的事实,越传也就越跟事实有点偏离并加上了些传奇色彩,可以说是“还没文字记录的野史”。

有了文字以后,人民为了怀念先古圣贤,也会将这些道听途说的见闻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野史了。

到了殷商以后,已经有了官方设置的史官,但是由于官方所著的史料大多是给帝王看的,主要记录一些军国大事和朝廷变故,以及一些总结的历史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普及到民间,因此民间这些野史传闻还是非常多,人民会将自己亲自所见或者道听途说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作留念。

2.记事较少忌讳

正史一般由官方指定,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立场,因此记录的史实也会有忌讳,而野史就丰富多了,各种宫廷秘史,帝王将相,奇闻异事都可以记录。

由于野史比较自由,大多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日记,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较少忌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写,不用受太多的束缚,因此可以从各个方面记录,而这样也更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反应历朝历代的国事、军事、人物轶事、婚姻情况、风土民情等。


3.体裁不局限

正史一般为纪传体或者编年体,到了乾隆年间,在编辑《四库全书总目》的时候,确定了以纪传体为正史,并诏定了《史记》到《明史》等24部史书为正史,私人不可以擅自修改增加,这可以说是官方对正史所作的一次权威性的界定。

而野史因为是民间所作,体裁就不受局限了,多种多样,散文、诗歌、杂录,甚至小说的形式都有。

4.作者多非史官

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在《明清野史笔记概述》说道,“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 学士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一可以说是稗乘杂家。”

可以看出,正史与野史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是否官修,一般由官方指定并受帝王承认的史书即为正史,而民间自己所著的史书即为野史。

在先秦时代,民间的野史已经开始发展了,由于官方记录的正史涉及的范围比较少,因此很多诸子百家都会自己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一些朝廷趣事、名人轶事,因为这些都没被官方承认指定,因此只能算在野史的范畴之内。

此后一直到清朝,各个朝代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野史存在,因为那些官方的史书大多是史官听从君王之意而做,装腔作势,写一些歌颂君王的事迹,因此为民间的一些文人墨客所不屑,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见解,将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8
野史是属于非官方认可的历史记载
对于真实性本来就无从谈起
可以作为民间趣谈 真实历史已经淹没在时间长河之中 不管野史还是正史都可以认为不具有代表性
第2个回答  2021-11-18
这个也是记载,有一部分可能是真实的历史,也有一部分可能也就是以讹传讹,毕竟,记载这些历史的人并不一定亲眼见证过这一段历史,所以说虽然说里面可能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是也有一些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也就是说,并不能够认为野史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历史,这个本身也就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第3个回答  2021-11-19
野史属于民间趣谈,没有真实性可言 ,而且因为年代久远,也无法证明其真实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