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为什么那么心狠还残暴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这样?

如题所述

对于他们的论点,我不同意:
第一,农民出身没文化。
徐祯卿《剪胜野闻》说:“太祖在军中喜阅经史,遂能操笔成文章。”
谈迁《国榷》谓:“吴王微时,目不知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流览神解,手撰书檄,注射简峭,文士顾不及也。”
朱元璋自己说:“我本(山)野(之)人,未尝从师指授。然读书成文,释然自顺,岂非天乎?”(徐祯卿《剪胜野闻》)
洪武十五年(1382)十一月修治国子监藏书时他对侍臣说:“朕每观书,自觉有益。尝以谕徐达,达也好学,亲儒生,囊书自随。盖读书穷理,于日用事务之间自然见得道理分明,所行不至差谬。书之所以有益于人也如此。”从保留下来的片断材料可以看出,朱元璋读书学习是很认真很刻苦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第二,农民见识有限。
帝(朱元璋)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明史·本纪第三》)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败的雄心,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养,无不使人惊服。(《论朱元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说朱元璋残杀功臣,我是不赞成的。
说朱元璋太残暴了!竟然屠杀了这么多功臣宿将!并且,这个声音在明亡清兴以后越来越强,越来越大,朱元璋的名声也越来越坏。
……
尽管朱元璋的大开杀戒很值得怀疑,可是被暗中洗了脑的人们都偏向于这样认为,他们懒得动脑子去质疑,所以他们乐于全盘接受清朝的结论。
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因为清代修《明史》猫腻多多,包括《大明英烈传》这样的历史小说也被大肆篡改了,还有那所谓的“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大抵也系满清的捏造。
黎民百姓谁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将谁不憎恨屠杀功臣的君主?满清太清楚这一点了,为了让天下所有的汉人都忘怀明朝乃至厌恶明朝,满清的皇帝乃下定决心要把朱元璋这个千古罕见的牛人打造成千古罕见的暴君。显然,要实现这个目的并不难,清朝的统治者们只需把朱元璋屠杀人数的数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贪官污吏的死划拉到无过受死的功臣里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编造一些所谓的民间传说就行了。(以上引自《朱元璋到底杀错了哪些开国功臣》)
我认为作者说的在理,就像清政府当年诬蔑张献忠屠蜀一样。
第四,朱元璋对贪官的大肆屠杀,株连甚广,其中一部分也被作为功臣杀害了。
因此,我们读史,一定要分清里面是不是有曲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5
朱元璋出身贫寒,受尽冷眼,后来为生计当了和尚,可也遭人欺辱,就算化缘,都是被分派到偏远地点去。这点可参照《明朝那点事儿》。
后来机缘巧合当上皇帝,自然珍惜,所以对他帝位有一点威胁的,统统铲除
并且,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不是我歧视农民,参照太平天国失败的分析可看出),当时又是封建社会中末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同时暴露,朱的残暴只是一个表象
并且,如果你看过很多历史资料,就可以知道,无知者最残暴,真正的学者都不会非常残暴,儒学渗透了我国的文化,而儒学的核心是仁,所以不难理解没有文化的人会心狠手辣了
第2个回答  2011-01-05
凡是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发现:宋代的皇帝都已软骨病著称,而明代的皇帝则以疑心病闻名。朱元璋出身赤贫,早年被迫为僧。庙里断食时又被赶出,四处化缘乞食。他在外游历了三年,饱尝了世间的冷暖人情,无比憎恨.朱元璋出身贫贱,又饱尝世间艰辛
滥杀功臣——朱元璋多疑成癖 朱元璋在开创天下时,尚能广招天下文人贤士于自己旗下,并放心任用自己手下的饶勇战将。一俟天下方定,他就开始猜忌手下的文臣武将。他担心文臣门会鄙薄他出身贫贱,没有文化:担心武将们会用兵自重,暗中打他皇位的主意。为了使自己安心,他下了一个历代开国皇帝都没有下过的决心——在有生之年铲除所有的开国功臣。
第3个回答  2011-01-05
正因为是农民出身,没多少文化和教养,少了许多儒家的条条框框,做起事来才不顾一切。另外,也是为了集权。
第4个回答  2011-01-05
我觉得楼主正好说反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出身的皇帝更加残暴。葛优说得好,“以前尽是孙子了,现在当爷了,得把心理平衡找回来”。李世民、赵匡胤都是贵族出身,登位置后心态比较平和;刘邦、朱元璋、李自成之流没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挺好,一旦登基,就变成了为多疑嗜杀之辈。刘邦杀韩信,李自成杀李岩,朱元璋杀的谁都没剩下。
不要被中国历史课本的“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一套所谓“唯物史观”给蒙了,要以事实角度出发看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