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国产社会底层纪录片

如题所述

国产社会底层纪录片有很多,以下推荐几部:
* 《最后的棒棒》:该纪录片由何苦执导,于2015年首播,它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镜头对象,展现了他们为了生存下去而不懈努力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部纪录片以真实、感人的视角,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另一面。
* 《算命》:该纪录片由导演徐童执导,它描写了一个瘸腿的算命先生厉百程和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石珍珠老人相依为命的生活。该纪录片充满着道德的挑战,真实还原了残障人士与社会边缘人的悲苦心酸,展现底层人物身上的真性情。
* 《生活万岁》:这部纪录片由导演程工执导,它记录了中国二十多个城市中40多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虽然他们的生活比起普通人来说较为艰难,但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地面对生活。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但苦难并不能打败他们生存的意志。
总的来说,这些纪录片展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生存智慧,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风味人间》很惊艳
精美食材遇上匠人的精心,好的节目就出来了

《风味人间》用美食为载体,通过一道道菜及背后的故事,带领万千观众闯入食物世界
和《舌尖上的中国》局限于中国饮食文化不同,《风味人间》把镜头瞄准了全世界的餐桌。走出国门,发现跟尝试鲜为人知的地域食材,是《风味人间》的一大看点。此次美食取材,总导演陈晓卿带领团队去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探寻多样的食材属性,更多的是在寻找“中西方的不谋而合”。
比如我看的第一篇,摄制组就将徽州的农家火腿和西班牙火腿的腌制、贮藏、品尝方法的异同放在一起做了比较。

陈晓卿说,“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中国从来不是食物的孤岛,不是什么东西都只有国内有,秘鲁那满街都写着吃饭(音译)。”
拍摄第一篇“山海之间”中的旗鱼时,因为气候原因,旗鱼的捕获量一直不佳,而为了等待一条旗鱼的出现,整个团队足足在拍摄地呆了5天。等待期间积累的大量素材,经过剪辑,在正片中就出现了短短几十秒。然而,这短短几十秒却是光彩照人。看片会上,当看到少年在船头高高跃起,把钢镖掷向海浪中出没的旗鱼那一刻,记者们集体屏息凝神,直到旗鱼被艰难拖到船上,大家才舒出一口长气。
这次《风味人间》的全部拍摄中,素材的精选占比达到200∶1。《风味人间》拍摄耗时一年半左右,一般这类的片子拍摄需要一年的周期,因为要能看到四季的变化。当精美的食材遇上匠人的精心,好的节目就出来了。
《最后的棒棒》很戳心
纪录片比电影版优秀太多

没错,《最后的棒棒》是一部极为经典的国产纪录片,通过重庆自力巷53号的几位社会最底层的棒棒的生活,让普罗大众感受到社会的变迁,从小人物入手发掘出了时代背景下的另一种面貌,同时颇具人文关怀,所以纪录片曾在豆瓣拿下过9.7的高分,是一部非常好的人文关怀大作。
或许是因为纪录片获得的关注和认可实在太高,所以导演今年通过原题材改拍了同名电影版《最后的棒棒》。上映前无数观众非常期待,希望能通过大银幕体验棒棒工人们生活的改变,希望看到这个题材的延伸和演变。但显然,这种愿景被电影版的不成熟打消了,口碑和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非常遗憾。

原因是切入点的变化。原版纪录片最值得称赞的就是真实,你会在其中看到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拼命的挣扎,以及痛苦的活着,这虽然让人很丧,但记录者的初衷和实质,则是通过棒棒让广大人们继续积极阳光的向往美好,纪录的是真实的生活和愿望。
可电影版实在用力过猛,因为时长的关系,电影版的棒棒们摆拍痕迹太明显,加之后期剪辑删去了许多直抵心灵的重要情节,并有过度煽情的嫌疑,一下就失去了纪录片应该保持的最重要的真实,甚至让观众感到气愤,“看了一套全程恐怖而羞耻的摆拍,导演一张正义脸,自恋地化身男主进入环境内部编织剧情。”
所以,强推纪录片版《最后的棒棒》,电影版请忽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