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吟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一年?()

如题所述

2008年6月7日,吟诵调(常州吟诵)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37。

常州吟诵根植于常州地区,其源上溯先秦时期的吴地吟唱,肇始于战国时代,经唐宋发展,明清走向繁盛,已有三千年以上的传承历史。
自古以来,常州的教育事业一直都很发达,而吟诵是一种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 常州吟诵又具有音乐的成分,其婉转悦耳之音能帮助学习者记诵,较之于单纯诵读,学生更易于接受。据资料记载,近代传播常州吟诵的有“寄园”、“国专”和“省中”三个系统。“寄园”是由钱钧、钱向杲及钱振煌创立并执教的民间书院; “国专”是由学者唐文治先生于1920年在无锡创建并任校长的官办现代书院; “省中”则是有百年校史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及其前身“常州府中学堂”、“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等。这些机构都将常州吟诵程度不同地用于文化教育中。
近现代以来,常州拥有诸多吟诵名家,先后出现了赵元任、屠岸、钱_之、羊淇、羊汉等一批代表性人物。

常州吟诵是运用常州方言进行吟诵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常州方言保留着入声字和部分古代读音,与中古语音相接近,具有抑扬顿挫分明的艺术特征,能较好地体现出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声韵和节奏美感。
常州吟诵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吟诗,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近体诗和《诗经》、《楚辞》、乐府诗、杂言诗等古体诗;也可以吟词和文言文,此外,旧时学生读书的音调和旧时家庭妇女闲时说故事的音调等也可归入常州吟诵之中。

吟诵调(常州吟诵),江苏省常州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常州吟诵是根植于常州地区、使用常州方言的吟诵调,其源上溯先秦时期的吴地吟唱,肇始于战国时代,经唐宋发展,明清走向繁盛,已有三千年以上的传承历史。

【法律依据】: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第三条 (一)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并依法登记、建档。在认真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落实。要及时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也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