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基数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如题所述

工资基数是应发工资。
工资基数可以理解为基本工资是应发工资。应发工资是所有劳动所得的现金总和,也称税前工资,没有扣除应缴应扣的各种项目,包含基本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对应的应该有实发工资,就是扣除了缴纳项后的实际领到手的薪资。
员工福利待遇有:
1、社会保障、工作午餐、住房津贴、有偿假期;
2、交通费、职业培训、其他;
2、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一般指基本月薪,社会保险,其他保险和休息休假制度。
员工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具体如下:
1.领取申报表
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领取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
2.办理申报
纳税人持上述办理材料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进行申报。
3.缴纳税款
当期申报没有税款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企业用工聘用的原则:
1、固定用工,称为固定工,用工手续完备,签订劳动合同,享有全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2、临时用工,称为临时工,有的单位叫外聘工,用工手续不完备,一般不签劳动合同,规范点的签订劳务合同。工资福利待遇与固定工相差一大截,同工不同酬,没有社会保险。此种情况虽然违法,却大量存在。
3、非全日制用工,称为小时工,在用人单位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即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或者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工资按小时计发,一般不签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
综上所述,工资基数可以理解为基本工资,是应发工资。应发工资是所有劳动所得的现金总和,也称税前工资,没有扣除应缴应扣的各种项目,包含基本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对应的应该有实发工资,就是扣除了缴纳项后的实际领到手的薪资。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