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教育人为人处事道理的成语,或名言警句

如题所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典故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意: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表现了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

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4、不修小节

读音:bù xiū xiǎo jié

成语解释: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5、安贫乐道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释义:为人处世之道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我为此感到开心。

【示例】: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近义词】与世无争、安贫守道、乐道安命

【反义词】愤世嫉俗、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教育人为人处事道理的成语,或名言警句:最喜欢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恶”,恐人知,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4、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5、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6、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
7、不自重者,取辱。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8、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9、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0、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11、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圣人转心不转境,凡夫转境不转心。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14、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15、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1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17、理直气要和,得理需饶人。伤人之语,覆水难收。
18、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19、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7

励志的名言,老人励志的名言警句,关于励志的名言名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