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中天资比勤奋更重要的观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思路:

1、第一段给出论点。

2、第二、三、四段举例论述。

3、第五、六段总结。

二、辩论稿

要想成功并出人头地,是需要天资聪颖,也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还包括如今很被看重的“人设”亦即人际关系,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自身的努力和勤奋。

数学家华罗庚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只有勤奋,才能以勤补拙,才能把天才真正发挥出来。天资差的人通过勤奋努力,就可以赶上和超过有天才而不努力的人”。

国外的科比凌晨四点练习投球,贝克汉姆会把任意球的一个动作踢成千上万次,比尔盖茨创业初期编程连续工作几天,爱迪生在发明成功之前也会实验上万次。

中国的雷军在多次年会上都讲他就是劳模,精进是小米成功的秘诀。长期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在创业初期凌晨时睡觉前还看书学习。毛泽东看《二十四史》旁批量惊人。

这个社会总有人会归结自己的成功为天赋,也许是真不知勤奋的意义,也许是故意误导大众的观念。一般人常常因为真没细致思考过这个问题,而轻易认定了这个结论。然后,对于尝都没尝试过的事,想都没想过的事,不再去了解和做。结果人生的可能性就这样越来越少。还归结为年龄、身体、环境的束缚。

还是那句老话,“当下的小成,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为是否能成为羽生结弦、贝多芬、达芬奇而担忧。只需要先大量的行动,大量的思考,坚信“勤奋比天赋更重要”。然后,天赋才会在某一刻降临,灵感才会最终爆发。

扩展资料:

“天资比勤奋更重要”的论点:

1、从两者取得成功的比例上来看,勤奋比天赋更重要。

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人多不胜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此一位贡献卓著并且在物理方面具有天赋的科学家都肯定了勤奋的重要性,作为凡人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否定的呢?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无人能够抹杀。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伟人尚能如此谦虚地肯定勤奋的重要性,我们为何不能虚下心来,实事求是地承认勤奋比天赋更重要呢?

我奉劝对方辩友不要抱着所谓虚无飘渺的天赋,而一味打击我们勤奋的积极性。对方辩友可以翻开历史,有多少人是凭借天赋走上成功舞台?显而易见,凤毛麟角。又有多少人是凭借勤奋取得事业的成功呢?显而易见,不胜枚举。

“头悬梁”的孙敬用勤奋积累了满腹才华,“锥刺股”的苏秦用勤奋书写了一部纵横六国的传奇,“囊萤读”的车胤用勤奋走上了历史舞台,“映雪看”的孙康用勤奋铸就了个人的辉煌,“凿壁借光”的匡衡用勤奋成就了大家风范。从这些人身上,对方辩友难道还没有看到勤奋的重要性吗?

2、从两者的关系上看,勤奋比天赋更重要。

在学习中,如果仅仅依仗天赋而忽视勤奋,最终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古人仲永不正是个明证吗?相反,如果具有一定的天赋,再拥有勤奋的态度,那么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达芬奇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当然,在学习中,如果我们不具备天赋,也不要杞人忧天,自毁志气。

要坚信勤能补拙的真理,只要沉下心,俯下身,用勤奋作径,用汗水修路,照样能够到达学习的康庄大道。一言以蔽之,拥有天赋,没有勤奋,在学习的道路上只能望洋兴叹;拥有勤奋,没有天赋,在学习的道路上照样可以披荆斩棘;具有天赋,还拥有勤奋,在学习的道路上就可以如鱼行水,任我纵横。

3、两者的定义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勤奋比天赋更重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345页对“天赋”是这样解释的:动词,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天资。综合起来可以解释为“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的天资”。可见,天赋不是人人具有的。实事求是地讲,我就不具备天赋。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106页对“勤奋”是这样解释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懈地努力。显而易见,勤奋可以人人具备。那么,两者比较,就不言而喻,勤奋显然重于天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