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核心构架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CPU的架构是指CPU采用的生产工艺,制程,流水管线长度,基本指令计算等诸多生产规格所共同决定的一代CPU生产技术。

CPU的核心是区别采用同种架构,同一系列的CPU,但个别参数不同的一个标志符号,同时也是划分同系列CPU性能高低的依据。不同核心的差异一般体现在前端总线的不同,对内存的支持程度,2级缓存的容量,以及对发热和功耗等等。

目前市面上的CPU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系列CPU,另一个是AMD系列CPU。两个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的架构也不相同,现intel系列CPU产品常见的架构有Socket 423、Socket 478、Socket 775;而AMD CPU产品常见的架构有Socket A、Socket 754、Socket 939、Socket 940这几种架构。

所谓“封装技术”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以CPU为例,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CPU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CPU内核等元件经过封装后的产品。

封装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芯片必须与外界隔离,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芯片电路的腐蚀而造成电气性能下降。另一方面,封装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装和运输。由于封装技术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芯片自身性能的发挥和与之连接的PCB(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因此它是至关重要的。封装也可以说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因此,对于很多集成电路产品而言,封装技术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目前采用的CPU封装多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包装起来,能起着密封和提高芯片电热性能的作用。由于现在处理器芯片的内频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引脚数越来越多,封装的外形也不断在改变。封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为提高封装效率,尽量接近1:1
引脚要尽量短以减少延迟,引脚间的距离尽量远,以保证互不干扰,提高性能
基于散热的要求,封装越薄越好
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PU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而CPU制造工艺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就是CPU的封装技术,采用不同封装技术的CPU,在性能上存在较大差距。只有高品质的封装技术才能生产出完美的CPU产品。

CPU芯片的主要封装技术:

DIP技术
QFP技术
PFP技术
PGA技术
BGA技术
目前较为常见的封装形式:

OPGA封装
mPGA封装
CPGA封装
FC-PGA封装
FC-PGA2封装
OOI 封装
PPGA封装
S.E.C.C.封装
S.E.C.C.2 封装
S.E.P.封装
PLGA封装
CuPGA封装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08758.html?si=1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68063.html?si=1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
  目前市面上的CPU指令集分类主要分有两大阵营,一个是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CPU。两个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的架构也不相同,例如,Intel、AMD的CPU是X86架构的,而IBM公司的CPU是PowerPC架构,ARM公司是ARM架构
  总体架构
  Core架构的Merom处理器确实性能强劲。在多项测试中,频率2GHz的T7200能战胜频率2.33GHz的T2700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您同时也注意到了,在移动平台Merom虽然性能强劲,但并没有给您带来太大的惊喜。虽然胜过Yonah,但幅度都不大,而且在一些测试项中,频率稍低的T7200也是输给了T2700的。因此可能在移动平台Core微架构的优势不像桌面平台那样出彩——一颗频率最低的E6300也可以全歼高频率的Pentium D。究其原因就是Yonah本身就比较优秀,而不像NetBurst那样失败,况且Core微架构本身就是在Yonah微架构改进而来,成绩不会形成太大的反差也在情理之中。
  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微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其内核采用较短的14级有效流水线设计,每个核心都内建32KB一级指令缓存与32KB一级数据缓存,2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传输数据。每个核心内建4组指令解码单元,支持微指令融合与宏指令融合技术,每个时钟周期最多可以解码5条X86指令,并拥有改进的分支预测功能。每个核心内建5个执行单元子系统,执行效率颇高。加入对EM64T与SSE4指令集的支持。由于对EM64T的支持使得其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弥补了Yonah的不足,在新一代内存消耗大户——Vista操作系统普及之后,这个优点可以使得Core微架构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而且使用了Intel最新的五大提升效能和降低功耗的新技术,包括:具有更好的电源管理功能;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和硬件防病毒功能;内建数字温度传感器;提供功率报告和温度报告等。尤其是这些节能技术的采用对于移动平台意义尤为重大。
  另外 酷睿支持64位
  基于Core架构处理器面对不同消费群族,Core处理器出现了小小的分工,专门面对台式机使用的Conroe,笔记本使用Merom,服务器使用WoodCrest,这三款处理器全部基于Core核心架构。
  英特尔处理器包括Core系列桌面型、移动型,以及Xeon处理器,甚至嵌入式处理器,全都将相继进入32纳米制程,逐渐代替了现今的45纳米制程。 随着CES脚步接近,英特尔已透露将在CES上发表多款Core i3、i5桌上型与笔记型处理器,包括笔电的Arrandale与桌电Clarkdale相继采用32纳米制程,强调更小的体积与功耗设计。2009年12月23日英特尔揭露,2010年第一季将推出的嵌入式Xeon处理器也将采用新制程。 09底开始投产的32纳米制程,相较于2008年底的45纳米制程,采用了第二代high-k金属闸极晶体管与浸润式微影技术( immersion lithography),强化对处理器内部用电控管,也比45纳米制程尺寸小30%,简化系统设计。根据英特尔的蓝图,2010第一季将针对嵌入式市场推出32纳米制程,代号为Jasper Forest的嵌入式Xeon处理器,比采用旧制程处理器高出30%到70%的每瓦效能,支持PCI 2.0及I/O虚拟化能力。而企业用的服务器Xeon处理器,随着2010年桌上型处理器Clarkdale的推出,与高阶桌上型市场关系密切的入门级Xeon 3000处理器也会在2009年进入32纳米新制程。
  至于2009年采用Nehalem-EP架构的Xeon 5000,虽然一样采用Nehalem架构,但将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采用32纳米新制程,推出Westmere-EP处理器。而原来提供6核心的Xeon 7000处理器也会在2010上半年推出最多8核心的Nehalem-EX,在2010下半年同样进入新制程的Westmere-EX。
  除了嵌入式系统、服务器、笔电与桌上型相继进入新制程后,目前就只剩下低功耗设计的Atom处理器尚未进入,仍采用45纳米制程。
  相较于英特尔在2010年进入新制程,AMD则是要到2011年开始进入32纳米制程,届时将采用新的Bulldozer核心架构设计,包括效能级12至16核心的Interlagos,以及强调能源效益6至8核心的Valencia。
  8核心的CPU 现在不可能对应现在的主板所以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宣传, 最便宜的8核CPU应该是SONY PS3的CELL, 拥有8个核心浮点性能是酷睿双核的N多倍,而现在4核心都没有普及, AMD INTEL是不会着急大量生产他们的8核CPU的,可以说现在的INTEL 4核心只是把2个酷睿内核封装在一个核心里面, 2个核心之间并没用直接通信, AMD倒是出了真4核,只是现在卖的不好还不能成为主流。总结一下5年之后4核心基本可以替换现在的双核成为主流,而8核心甚至16核心CPU将会成为那时候的高端产品!
第2个回答  2014-09-09
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9-09
就像房子有框架
第4个回答  2014-09-09
处理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