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心胸坦荡事例

如题所述

  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血雨腥风,英勇善战;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豁达大度,胸怀坦荡。

  贺龙(1896~1969),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一二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 追求正义始终不渝

  贺龙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穷农民之家。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贺龙从小喜欢练武,还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有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氏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他满以为这突然的枪响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处之泰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从此,贺龙的豪胆在乡里出了名。

  因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几年书。十四岁那年因不满恶霸之子的霸道行为,一怒之下挥刀砍伤了他的脚板。之后,贺龙扬长而去,跟随马帮,跑四川、入湖北,靠贩运盐、桐油和药材为生。在世道黑暗,盗匪横行的年代,吃“赶马贩货”这碗饭既辛苦又危险,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但贺龙从小生就了不怕困苦和死亡的性格。他在马帮中从少年步入青年。在走南闯北中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胆量,而且了解到天下的穷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贫穷和受人欺压。在艰苦的磨炼中,他是非曲直观念更加明确,追求正义之心更加强烈。他还自发地生长出救国救民的意识。

  辛亥革命的涛声影响了贺龙,使他产生出追求真理的思想。1914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1916年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声势浩大,影响传遍全国。贺龙接受革命党的指示,在石门县等地组织武装。二十岁的贺龙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当他听说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刚刚装备了十多支洋枪时立即高兴起来,他在贩盐时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而税警更是为虎作伥。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组织起来的二十来个农民乘夜色闯入盐局。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缴获十五支步枪,二支手枪和九千斤盐。他下令把盐统统分给穷人,解放了俘虏。用这十几支枪武装起他的队伍。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为鼓励起义军曾举此例,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贺龙砸了盐局,夺了枪枝,有了自己的队伍。他率队返回桑植县除掉了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恶霸地主朱海珊。然后走出桑植县加入了护国军,被任命为湘西护国军营长。1918年,贺龙改任湖南靖国军营长、团长,1922年奉命入川作战,升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贺龙的国民革命军虽比旧军阀进步些,可是本质是仍属于剥削阶级的部队。但贺龙却对部下管理甚严,绝不准自己的部队侵扰百姓。

  1926年8月,共产党派周逸群来到贺龙的部队,向他宣传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贺龙以朴素的进步思想为基础,很快接受了革命的道理。他决定让周逸群办政治讲习所,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干部。不久贺龙通电加入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加入北伐军。先后任第十五师师长和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因作勇敢,屡战屡胜,贺龙被提拔为第二十军军长。此时他已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欢迎共产党派干部到自己的军中任职。由于共产党充作二十军的骨干,使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而贺龙在北伐军的所有国民党将领中,是最亲近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此时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在行动上按共产党的意见办事。

  在北伐战争中,贺龙率部先后攻克石门、澧州、公安,突破了北洋军阀的长江防线,攻克重镇宜昌。夺取武汉之后继续作战,攻占敌人重镇武胜关。在临颍大败奉系军阀,取得了攻占武汉之后的辉煌胜利。

  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轰轰烈烈的北伐军事行动中的军长,贺龙在思想上完成了从自发地追求正义到接受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他已经被共产主义思想深深吸引,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2. 武装革命浴血奋战

  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共两党决裂,国民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而共产党却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共产党决定抓枪杆子搞武装斗争。1927年7月,周恩来找到贺龙,向他介绍了蒋介石的反共和国民党已走向反动的事实。贺龙当即表示,同国民党决裂,坚决服从共产党的指挥,搞无产阶级革命。之后,他根据共产党的指示率部从武汉出发,经九江赴南昌。

  共产党决定组织南昌暴动。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再度会见贺龙,此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共产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周恩来向他下达了率领二十军参加起义的决定,贺龙表示坚决执行命令。贺龙受命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与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共同领导起义活动。

  8月1日凌晨,起义枪声打响,贺龙一马当先率领自己的部队攻打朱德培的总指挥部,他站在最前沿指挥战斗。经过激战,消灭国民党南昌守军,南昌起义胜利。

  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有计划有组织地撤出南昌,准备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南下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9月初,起义军到达瑞金,根据贺龙的要求,他在这里经周逸群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参加了贺龙入党仪式并讲了话。贺龙表示,永远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攻打潮汕地区时连连授挫,面对强大的反动武装,起义军失败并分散了。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贺龙等绕道香港去上海寻找党中央。在上海找到党中央后,贺龙了解到党中央坚决搞武装斗争,走武装夺取权的道路后,主动要求到湘鄂川黔一带搞武装暴动。党中央同意了贺龙的要求,他立即杀向了血雨腥风的战场。

  大革命失败,武装起义连连受挫,革命斗争进入低潮,革命高潮时期一度活跃的地区,此时到处洒着烈士的鲜血。在这种情况下搞武装斗争谈何容易。但贺龙从来不怕艰难曲折,从不惧怕战争和死亡。本来党组织让他与刘伯承一同去苏联学军事,但他觉得入党时间短,需要在风雨中锻炼,自己要求留下来搞武装斗争。

  1928 年1月贺龙进入洪湖地区组织革命武装。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起三落”。到洪湖地区很快就组织起数百人的队伍,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搞了“五县年关暴动”,打击了反动武装的气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但由于没有及时抓部队建设和建立根据地,很快就归于失败,斗争也被迫转入地下。三月,贺龙回到自己的家乡拉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队伍的成分复杂,有的是亲族关系应召而来,有的是贺龙在旧军队中的部下。队伍还未来得及整顿和训练,就遭到国民党正规军队的进攻。这支松散的队伍经不住强大敌人的进攻,很快就失败了,剩下不足一千人。贺龙率领剩下的人退入湘西,经过整顿后继续坚持武装斗争,打土豪,发动群众,红军又有了发展。在小埠头设伏取得歼敌数百,击毙敌旅参谋长的胜利。之后,队伍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贺龙任军长。但从八月至十月,这支队伍连遭国民党正规部队的袭击,死伤惨重。战斗又连连失败。最终剩下一百多人。

  面对困难和挫折,贺龙革命之心坚定不移。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在剩下的人中经过整顿只留下九十一人,成立了党支部。1929年到来的时候,贺龙率领着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在鄂西地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在鹤峰县,全歼县团防大队,缴获枪支一百多,并在这里建立起红色县政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贺龙领导的这支队伍不断扩大。1930年7月,贺龙率部在公安与红六军合并,组成红二军团,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湘鄂西革根据地连成一片。后来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控制了党中央并把错误路线推行到各根据地。王明的代表进入湘鄂西根据地,他排挤贺龙,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结果葬送了根据地。

  历经磨难的贺龙,不怕失败和挫折,他又与关向英一起率红三军向西南方向挺进,打了几次胜仗,扭转了被动局面,建立起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贺龙奉命率部长征。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孜会议上,他与朱德等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迫使张国秦同意北上。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对贺龙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8
毛泽东和许世友啊,具体事例百度下,大概是狱中许世友要求带枪见毛泽东一事
第2个回答  2012-06-11
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血雨腥风,英勇善战;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豁达大度,胸怀坦荡。

贺龙(1896~1969),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一二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 追求正义始终不渝

贺龙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穷农民之家。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贺龙从小喜欢练武,还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有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氏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他满以为这突然的枪响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处之泰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从此,贺龙的豪胆在乡里出了名。

因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几年书。十四岁那年因不满恶霸之子的霸道行为,一怒之下挥刀砍伤了他的脚板。之后,贺龙扬长而去,跟随马帮,跑四川、入湖北,靠贩运盐、桐油和药材为生。在世道黑暗,盗匪横行的年代,吃“赶马贩货”这碗饭既辛苦又危险,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但贺龙从小生就了不怕困苦和死亡的性格。他在马帮中从少年步入青年。在走南闯北中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胆量,而且了解到天下的穷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贫穷和受人欺压。在艰苦的磨炼中,他是非曲直观念更加明确,追求正义之心更加强烈。他还自发地生长出救国救民的意识。

辛亥革命的涛声影响了贺龙,使他产生出追求真理的思想。1914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1916年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声势浩大,影响传遍全国。贺龙接受革命党的指示,在石门县等地组织武装。二十岁的贺龙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当他听说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刚刚装备了十多支洋枪时立即高兴起来,他在贩盐时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而税警更是为虎作伥。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组织起来的二十来个农民乘夜色闯入盐局。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缴获十五支步枪,二支手枪和九千斤盐。他下令把盐统统分给穷人,解放了俘虏。用这十几支枪武装起他的队伍。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为鼓励起义军曾举此例,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

贺龙砸了盐局,夺了枪枝,有了自己的队伍。他率队返回桑植县除掉了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恶霸地主朱海珊。然后走出桑植县加入了护国军,被任命为湘西护国军营长。1918年,贺龙改任湖南靖国军营长、团长,1922年奉命入川作战,升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贺龙的国民革命军虽比旧军阀进步些,可是本质是仍属于剥削阶级的部队。但贺龙却对部下管理甚严,绝不准自己的部队侵扰百姓。

1926年8月,共产党派周逸群来到贺龙的部队,向他宣传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贺龙以朴素的进步思想为基础,很快接受了革命的道理。他决定让周逸群办政治讲习所,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干部。不久贺龙通电加入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加入北伐军。先后任第十五师师长和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因作勇敢,屡战屡胜,贺龙被提拔为第二十军军长。此时他已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欢迎共产党派干部到自己的军中任职。由于共产党充作二十军的骨干,使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而贺龙在北伐军的所有国民党将领中,是最亲近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此时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在行动上按共产党的意见办事。

在北伐战争中,贺龙率部先后攻克石门、澧州、公安,突破了北洋军阀的长江防线,攻克重镇宜昌。夺取武汉之后继续作战,攻占敌人重镇武胜关。在临颍大败奉系军阀,取得了攻占武汉之后的辉煌胜利。

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轰轰烈烈的北伐军事行动中的军长,贺龙在思想上完成了从自发地追求正义到接受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他已经被共产主义思想深深吸引,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2. 武装革命浴血奋战

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共两党决裂,国民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而共产党却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共产党决定抓枪杆子搞武装斗争。1927年7月,周恩来找到贺龙,向他介绍了蒋介石的反共和国民党已走向反动的事实。贺龙当即表示,同国民党决裂,坚决服从共产党的指挥,搞无产阶级革命。之后,他根据共产党的指示率部从武汉出发,经九江赴南昌。

共产党决定组织南昌暴动。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再度会见贺龙,此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共产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周恩来向他下达了率领二十军参加起义的决定,贺龙表示坚决执行命令。贺龙受命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与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共同领导起义活动。

8月1日凌晨,起义枪声打响,贺龙一马当先率领自己的部队攻打朱德培的总指挥部,他站在最前沿指挥战斗。经过激战,消灭国民党南昌守军,南昌起义胜利。

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有计划有组织地撤出南昌,准备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南下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9月初,起义军到达瑞金,根据贺龙的要求,他在这里经周逸群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参加了贺龙入党仪式并讲了话。贺龙表示,永远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攻打潮汕地区时连连授挫,面对强大的反动武装,起义军失败并分散了。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贺龙等绕道香港去上海寻找党中央。在上海找到党中央后,贺龙了解到党中央坚决搞武装斗争,走武装夺取权的道路后,主动要求到湘鄂川黔一带搞武装暴动。党中央同意了贺龙的要求,他立即杀向了血雨腥风的战场。

大革命失败,武装起义连连受挫,革命斗争进入低潮,革命高潮时期一度活跃的地区,此时到处洒着烈士的鲜血。在这种情况下搞武装斗争谈何容易。但贺龙从来不怕艰难曲折,从不惧怕战争和死亡。本来党组织让他与刘伯承一同去苏联学军事,但他觉得入党时间短,需要在风雨中锻炼,自己要求留下来搞武装斗争。

1928 年1月贺龙进入洪湖地区组织革命武装。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起三落”。到洪湖地区很快就组织起数百人的队伍,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搞了“五县年关暴动”,打击了反动武装的气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但由于没有及时抓部队建设和建立根据地,很快就归于失败,斗争也被迫转入地下。三月,贺龙回到自己的家乡拉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三千多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队伍的成分复杂,有的是亲族关系应召而来,有的是贺龙在旧军队中的部下。队伍还未来得及整顿和训练,就遭到国民党正规军队的进攻。这支松散的队伍经不住强大敌人的进攻,很快就失败了,剩下不足一千人。贺龙率领剩下的人退入湘西,经过整顿后继续坚持武装斗争,打土豪,发动群众,红军又有了发展。在小埠头设伏取得歼敌数百,击毙敌旅参谋长的胜利。之后,队伍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贺龙任军长。但从八月至十月,这支队伍连遭国民党正规部队的袭击,死伤惨重。战斗又连连失败。最终剩下一百多人。

面对困难和挫折,贺龙革命之心坚定不移。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在剩下的人中经过整顿只留下九十一人,成立了党支部。1929年到来的时候,贺龙率领着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在鄂西地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在鹤峰县,全歼县团防大队,缴获枪支一百多,并在这里建立起红色县政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贺龙领导的这支队伍不断扩大。1930年7月,贺龙率部在公安与红六军合并,组成红二军团,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湘鄂西革根据地连成一片。后来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控制了党中央并把错误路线推行到各根据地。王明的代表进入湘鄂西根据地,他排挤贺龙,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结果葬送了根据地。

历经磨难的贺龙,不怕失败和挫折,他又与关向英一起率红三军向西南方向挺进,打了几次胜仗,扭转了被动局面,建立起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贺龙奉命率部长征。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孜会议上,他与朱德等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迫使张国秦同意北上。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对贺龙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