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像怎么读

如题所述

"像"的粤语读音介于普通话拼音jion(三声)和jiang(三声)之间。

粤语很少用"像"字,一般用似,也就是“好似”的意思“你生得好似佢嘎样生得咁似佢我惗,佢好似喺话……”之类的对白。

粤语声调:

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六调即九种发声,六种声调。简单理解:首先一种声调对应一种发声,六种声调对应六种发声,剩下三种发声就是入声。

实际上阴入、中入、阳入声调的音高,与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不过是用-p、-t、-k韵尾的入声字用以区分。由于声调的定义,是包括抑扬性(即实际音高)和顿挫性。而入声韵尾-p、-t、-k正是影响了其顿挫性。因此,即使只以1至6的六个数字标示六个声调,也有人认为不能简单称作只有六个声调,或说是九个声调,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九声六调”。

扩展资料:

发音

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尤其是入声。而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所谓“入派三声”,入声都派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由于没有入声,所以用普通话来读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脚,缺乏韵味。

普通话地区的人写旧体诗词也很麻烦。而讲粤语的人就有这个优势,其入声是与生俱来的,因此用粤语来读中国古诗词就特别有韵味。在客家话、潮汕话(闽语)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尤其是中古语言。

粤语声调亦大异于北,盖以六调,曰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浊平,五浊上,六浊去。复以促音清平为高入,促音清去为中入,促音浊去为低入。合为九声。现代粤语的语法,如“水大”、“菜干”、“人客”、“鸡公”、“鱼生”等,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作修饰成分的语法结构普遍存在。

又作广东话、广府话。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言特点。在粤语有粤海片、四邑片、高阳片、桂南片之分。

分布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使用人数

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大多数在广东广西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中国网-粤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像:zheung

像 分几个意思 不同读法。

1、相似

粤语意为 “似” 读音 ci (此) 第三声

2、画像  雕像 (名词)

粤语读作 zheang (这昂 ) 【连读】 ,或者稍微接近的是“酱”

扩展资料:

粤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sāo] 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中。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

例如:食(吃)、行(走)、企(站),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墟(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像】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5 cam5 ciong5 [宝安腔] siong5 | ciong5 [客英字典] siong5 [台湾四县腔] ciong5 siong5 cam5 [沙头角腔] siong5 c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qiong4 xiong4 [海陆丰腔] ciong5 siong5 cam5 [东莞腔] ziong5 [陆丰腔] siong5
◎ 潮州话:siên3/sion3(sìeⁿ) ciên6/cion6(chhĩeⁿ)

拜偶像 baai ngáuh jeuhng
不可想像 bāt hó seúng jeuhng
不像话 bāt jeuhng wá
不像样 bāt jeuhng yeuhng
半身像 bun sān jeuhng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0-28
“像“我们一般讲”似“,读ci短促第三声
第4个回答  2014-10-28
zoeng6,读第六声。同音字:象, 鐌, 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