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考上了.安排去做什么职位?安排去做什么工作??

详细点......!!!

唐朝科举 秀才上上第为正八品上,明经上上第为从八品下,而进士考试获甲等的,为从九品上,以下类推。考书学和算学的,则在九品之下。

考核、选拔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担任行政职务称为“选”。参选要有学历和资格。学历,就是科举的结果。资格包括“出身”、“门荫”、“前资”和“流外入流内”。

所谓“出身”,主要指有爵位的人。嗣王、郡王的出身为从四品下,以下至公、候、伯、子、男依次类推。五品以上的大官们的孩子有“门荫”,就是乘爸爸这棵大树的荫凉,借光作官的意思。一品官的孩子,得正七品上的荫,从五品官的孩子得从八品下的荫。但这个荫凉不是家中所有的孩子都能乘得到的:皇帝、皇后的直系亲属,一家荫两个孩子;一、二、三品官家,只能在指定的两个孩子中荫一个;而五品官家,只能荫及一人,而这个人还必须是上边指定好的。既没有爵位,又没有功勋,又没有作大官的爸爸,要参选作官,就得走第三条路:科举。科举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主要的仕进之门。

作过官,经过考绩,予以升迁,升迁所达的阶品称为“前资”。“流外入流”指的是九品以下的流外官也可以通过勤奋和功劳进入九品。其程序与前资类似。“吏”可以入流,办事员可以变成行政长官,唐朝的这条仕进道路曾经被很多人批评,认为这些人没有读过圣贤书,为人和品质不高,不应该让他们担任领导职务。
授予职事官必须依照散位。原则上讲,散位六品的,只能授予六品的职事官。假如职事官阶高过散位,叫做“守”,或者“兼”;假如职事官阶低于散位,则叫“行”。

靠勋官、门荫和流外入流进入仕途的人,不能作清资官,不授予三品以上官。
宋朝科举 会考的前二十名进行殿试,殿试的前三名授予七品以上官职,前十名授予九品以上官职,其余的进入太学。 明清科举殿试以后,还有一个考试叫做朝考,这个考试与功名没有关系,而是为了授与官职。朝考在殿试后若干日举行,通过这个考试,进士便可以获得他们应得的官职。17明清的规定,只有一甲三名在殿试揭晓以后立即授职,状元照例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此外殿试二甲的第一名和朝考的第一名亦可入翰林院任职,其他二三甲的进士,须依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所得的等级的数字分别授职。数字愈小,所授官职愈优。例如复试一等,殿试二甲,朝考一等,共计为四;或复试二等,殿试二甲,朝考一等,共计为五;都可以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以下则分发为六部主事——部属,或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之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明清的惯例,殿试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编修。其他进士要经过考核(称朝考),成绩较好及年龄较轻者获得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其余成绩较次的进士则可能任六部、中书、御史或知县等职。
第2个回答  2013-09-22
做什么的都有,有进入翰林院的,有直接就任一地父母官的,有挂闲职的,不一而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