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吃货?

如题所述

真正的吃货,需要知味,属于真正的美食家

一般人能吃、喜欢吃、会吃,并不一定知道吃中的道理。知音难,而知味更难,知道吃的什么,能品尝出其中的美味,能细数各大菜系和各种小吃,知道各种烹饪方法,这并不难,这只是感官上的一种体验。难的是能在吃中发掘出旖旎风情,洞悉出世间百态,这才是吃出了最高境界。这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吃货中的大家。

另一种定义:吃货是美食爱好者对自己的戏称。

吃货吃完之后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不是单单为了生理需要。吃货一定下得了大排档,上得了米其林

吃货对生活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吃货往往很能吃,但是他们更求精,他们是凡间的美食家,但与美食家不同,他们随性而来,慢慢品味,即使是街边小吃,他们也会品味厨师在料理当中的那一点点心意。给予人们美好的赞美,认同别人,给人勇气!使生活充满了希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吃货多指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对食品情有独钟,看到美食就有很大的食欲。现在一般都用来形容那些贼喜欢的吃的人,然而作为吃货的最高境界我感觉是没有自己的没吃过的地方,和没有自己连不上无线网络。

最高境界就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就像乾隆帝一样。传说,一次乾隆下江南,身着便服,遨游西湖,来到龙井茶乡时,忽降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让座泡茶。茶是新采的龙井,用炭火烧制的山泉所沏,香馥味醇。乾隆吃货性子一下就犯了,心里打着小算盘:这茶能带回去喝就好了,可是刚喝了人家的茶还要,这不合适啊!我要说我是皇上她肯定给,可是刚出来微服私访就暴露身份更不合适啊!于是吃货乾隆就趁村姑不注意,抓了一把,藏在便服内的龙袍里。

第2个回答  2020-11-16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吃货?
现在说自己是吃货的人很多,身边很多人也说自己是吃货,但我觉得真的懂吃的远没有那么多,这应该就是普通吃货与资深吃货最大的区别。
我认为如果加上资深二字,那么在“吃货”与“食家”之间,应该会更偏向于后者一点点,大概这么说吧,吃货与美食家之间,隔着100个资深吃货。
美食家是什么?例如特级校对陈梦因、蔡澜、张新民等等大家。他们绝对可以担当“资深”二字,对美食的理解,远在一般人之上,也不仅仅是从食材、烹饪技艺上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菜系形成,历史等等也有很独到的见解。而其中也不乏从美食家转而成为一代名厨的,例如现代潮州菜之父林自然,就是从美食家进而成为厨师大家的。
当然,这些人物可能离百姓都还是有点遥远,谈这个主要是想说,资深吃货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具备一定美食家的特质。如果认同这个资深的定义会偏更专业一点的话,下面谈谈一些体验感受。
1.吃饭时,别人忙着拍照,资深吃货忙着想这道菜是怎么做的,每个步骤怎样完成的,是否做到位了。像张新民老师的书中,就提到了一个资深吃货,一起去吃潮汕卤水鹅时,入口之后这位吃货的第一句话就是:“八角没有炒过”。潮州卤水里的卤料还会细分,其中八角花椒等是需要煸炒的,有些需要油炸,有些则直接入卤水即可,如果没做到位全部直接丢进卤水,那味道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这些对于普通食客来说,不要说吃出来,或许做法也都是没有了解或掌握的,这就是区别。
2.对美食的阈值很高。很多人云亦云的美食,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无法入口了,尤其是一些公众号营销宣传的网红店,会有很高的免疫,我身边也有很多吃货或者伪吃货,经常会看一些本地的美食公众号,然后坑此坑次地周末跑去排队吃饭,然后推荐周围的人去吃。被推荐去吃过几家,远没有描述的那么好吃,甚至是很难吃,连基本的咸度都没把握好,居然可以吸引这么多人来排队。
3.多少都是会自己动手做饭。如果一个人天天号称自己是吃货,但是却从不做饭,其实我个人觉得是要打个问号的。真的热爱美食,不仅会想着菜怎么做,也会想在家自己能不能做,甚至还会希望到后厨跟厨师交流(当然,不一定会允许)。像上面讲到几位美食家,人家也不是只会吃的,蔡澜之前去潮汕拍节目,当时林自然大师还在世,两人就各做了一道以蟹为食材的菜给大家品尝。张新民老师现在也主持开了个潮菜研究会,更别说转型做职业厨师的林自然了。很多菜,你不自己动手做一遍,其实你很难对菜品有什么深刻理解,就一道粤菜经典菜式白切鸡,有些人吃了几十年鸡也就只知道哪家馆子比较嫩而已,但如果动手做一遍,你会对这道菜理解深刻得多,知道浸熟这一技法与过冷河这一步骤,在这道菜中起了多大的作用,甚至可以通过不同做法来进行比较。这并不是一直吃可以吃得懂的。
4.对不同烹饪方法与流派更包容,也更谦逊。因为文章经常在不同平台发,也会有很多人留言,经常就会遇到各种评论来质疑,例如我写个卤牛肉,有人就说“怎么会下酱油?你懂不懂卤水的?”;我写个清蒸鱼,有人就说“怎么会要抹盐和料酒?广东人蒸鱼从不放这些!”;我写个牛排,就有人说:“这东西不好吃,比中国的卤牛肉酱牛肉差远了”。往往这些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吃货”,都是伪吃货。这个世界那么大,烹饪流派那么多,但自己可能只知道一丁点的小知识就巴不得到处炫耀,可笑至极。卤水不下酱油,或许放到北方卤水流派里是对的,但放到广东,你跟广府卤水或潮州卤水的师傅说你不放酱油你看会不会被diao死,广东卤水两个流派里酱油就是卤水的基石,广府精卤水甚至只有酱油,一滴清水都没有,而潮州卤水里,品酱油是基本功好吗?广东蒸鱼不放盐和料酒,那是广府做法,但潮州蒸鱼做法就是放的,详见朱彪初(已故潮州菜顶级大师)的《潮州菜谱》。还有牛排跟卤牛肉,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烹饪手法,一个是熟后炖烂,一个是非全熟控制失水,口感一个是软,一个是嫩,完全不同不具备可比性,无法比较高下。中国菜系就有八个,其中粤菜还分广府菜、东江菜与潮州菜三个菜系,潮州菜系又分本土潮菜、香港潮菜、南洋潮菜三个流派,更别说走出中国以外的法国菜、日本菜等等。越是资深吃货,就会越多的涉猎更多的烹饪的知识,就会发现烹饪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自己所知莫过于沧海一粟,就更不会随口就否定别人的做法,也更加包容和谦逊。
5.会涉猎很多的美食类书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6
我的感受可能和大家不一样,我觉得不是吃的多的人,爱吃的人才叫吃货,要尊重食物品位食物的才是吃货。

我吃饭从来都比较慢,每一口都是细嚼慢咽,因为要慢慢吃才能品位出每一种食物的不同风味,每一种食物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的味道都是不同的,甚至是每一口咀嚼后在嘴里的味道也是有变化的,必须要慢慢吃饭,才能体会得到食物的精髓。

食物经过切煮炒等这么多道工序,好不容易被“雕琢”成功,来到饭桌,最后进入你的胃里,被消化掉,结束短短的一生,是充满苦难与磨难的。所以,为了表达对食物的尊重,吃饭,是需要仪式感的。

一桌好菜,是需要等待的,在香气四溢中的等待是最好的开胃菜。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上桌,你拿起筷子,第一次咀嚼的味道自然是烹饪过后留在食物中佐料的味道,接慢慢咀嚼,等佐料淡去后,就会尝到食物本身的味道,再来一口白米饭,食物和白米饭混合的口感,软软的热热的,就单单是日常的一顿饭就会吃得停不下来,这时候再单独吃一口米饭,感受热气腾腾软软松松的大白米饭在经过多次咀嚼后和唾液发生反应产生的回甜在口中蔓延开来的滋味,不同品种的白米饭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呢。
第4个回答  2020-11-16
第一层境界是爱吃。
如果连吃的欲望都没有,那么我觉得,即使不是生无可恋,但余下的生命估计也是乏善可陈,美食是一个人对世界好奇探索的一种沟通方式,是一个人的修行,连爱吃都谈不上的话,一切无从谈起。
第二层境界是能吃。

“能吃”里面两层含义,一个是身体的素质、一个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像咱说的“身体素质”,比如大家身边有些朋友天生实在是弱不禁风,他们对某种蛋白质、花粉、辣椒、酒精等等食材,都会有过敏或者身体不良反应的可能,这也只能是是爱莫能助,毕竟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
而另一层含义的经济基础,它说的正如中国古代的“穷文富武”一样,要体验各种美食便需要一定的支付能力,这也是中国历代的美食家为什么都出身达官显贵的世袭家庭里的原因。现代社会,因为有了媒体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才使得美食家里面又多了媒体人这样一个阶层,曾经大的美食家几乎都是世家子弟,而今天的美食界,无一例外都是传播、媒体人出身。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的话,基本算是一个合格的吃货了吧。但是,再上一等级的“吃货”便需要第三层的要求了。
第三层境界就是会吃。
这个“会吃”大约是最难的一种境界追求了,它要求吃东西的人要有足够的学识积累跟学习态度。以便在品尝美食时,除了满足于饱腹感跟短暂口腔快乐,他更应该思考这个食材,它背后的各种来龙去脉,以及厨师烹饪食材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以及自己在品尝之后的审美心情。
这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和具体指标可以衡量判定的境界,就像一个人对书法、音乐及艺术的欣赏一样,它是非常个性的,属于自己人生审美能力积累的漫长过程。很多人说想一夜之间变成美食家,我以为,如果你有泼天巨富,你想成为一个超级吃货是绝对可以堆砌出来的。但美食家这种具备贵族特质的审美积累,按莎士比亚所说的,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成为一个美食家,即便耗不上三代,但也必须有足够的人生历练,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足够沉定,这个的时候,他之于美食才会吃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