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人帮溥仪建立“满洲帝国”而不是“大清帝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题所述

1956年7月2日,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末代皇帝溥仪穿着“981”号的囚服,以战犯和证人的身份出席法庭。站在证人席上,溥仪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汉奸爱新觉罗·溥仪。今天我站在我们祖国庄严的法庭上,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战犯武部六藏(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古海忠之,奉行侵略政策,操控伪满洲国政权,奴役东北人民的罪行作证。”

溥仪把自己定义为“最大汉奸”,因为他清楚自己的罪过,作为末代皇帝为了复辟大清朝实现皇帝梦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成立“伪满洲国”,变成日本侵华的工具。

溥仪这个“伪满洲国”的皇帝过得非常不舒服,充满屈辱,不过是日本人的傀儡和棋子。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满洲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以及他如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监视,无权甚至无个人的人身自由。当溥仪控诉日本人杀害他妻子谭玉龄时,情绪开始失控,他用手使劲地拍打证人台。

在讲到天皇裕仁送给他天皇神器宝剑和镜子时,溥仪再次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时,家里人都哭了。这是我这一代人的耻辱。”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认为这是攻击日本天皇的祖先,溥仪大声回击:“我可没有强迫他们,把我的祖先当他们的祖先!”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跪拜日本的天照大神为祖宗,这是溥仪一生最大的耻辱,真可谓是“数典忘祖不肖子孙”。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以后,为了把东北变成日本的国土首先想要让东北的老百姓能够彻底认同日本文化,于是日本就决定大力进行文化渗透,1940年关东军让溥仪前往日本,在拜见了日本天皇且获得日本天皇的认可,溥仪成功的迎回来日照大神的三件神器,在皇宫的旁边建了一个寺庙。关东军要求溥仪每年的初一十五都得去拜见日照大神,以至于每次溥仪要去拜见日照大神的时候,都偷偷地在自己小房间里祭拜祖宗,乞求原谅。连祖宗都要换了,这皇帝当得真憋屈。

末代皇帝溥仪为何要当汉奸甚至连祖宗都不要了?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非常具有戏剧性,他三岁被抱到宫里,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大清的末世之君,等到溥仪长大成人之时,大清早就灭亡了。溥仪退位之后,遗老遗少们野心勃勃准备复辟,溥仪的师傅们无时无刻不在溥仪耳边念叨着大清复国,这使得溥仪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复辟的种子。

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无视民国优待清室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于11月29日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乾隆、慈禧都遭到剖棺毁尸的厄运,而国民政府对这一引起公愤的恶性事件处置不当,未能妥善安抚溥仪。祖坟被挖,溥仪对孙殿英恨之入骨,在天津设下灵堂,并且对着列祖列宗发下毒誓:此生不杀孙殿英,枉为爱新觉罗子孙。溥仪后来自己说,这一事件比他自己被驱逐出宫还严重,致使他复辟、复仇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溥仪的状况和欲望日本是一清二楚,为了把溥仪变成日本侵华的工具,日本一步一步把溥仪推向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号称“东方的劳伦斯”称号的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利用溥仪的复辟心理给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皇帝梦。

溥仪在自传中描述土肥原外貌——“他那年是四十八岁,眼睛附近的肌肉已出现松弛的迹象,鼻子底下有一撮小胡子,脸上自始至终带着温和恭顺的笑意。这种笑意给人的唯一感觉,就是这个人说出来的话不会有一句是靠不住的。”土肥原告诉溥仪,日军只对付张学良一人,“因为他把满洲三千万人闹得民不聊生,日本人的权益和生命财产也得不到任何保证,这样日本才不得已出兵”。之后又表示关东军对满洲领土绝无野心,只是“诚心诚意地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土肥原说,我们大日本只是想帮助满洲的人民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而且也希望陛下,咱们的宣统皇帝重新回到他的发祥之地,领导国家。

1931年11月 19 日,天津发生暴乱,趁着溥仪居住地看守空虚,土肥原带着溥仪出逃至旅顺。溥仪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成立满洲国,自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三年的两年间溥仪任满洲国执政。民国二十三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三月一日登基。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这一卖国条约,使得日本侵略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满洲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