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混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如题所述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或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记为E(t),因而又称E(t)函数。对一稳定流动系统,在某一瞬间进入(或流出)装置的物料量Q中,停留时间在t和t+dt之间的物料量dQ所占的分率dQ/Q定义为E(t)dt。

a即为一般的E曲线的示意。根据E(t)的定义,停留时间在各个不同时间间隔内的物料所占分率的总和为1,即E(t)满足下面的归一化条件:E(t)dt =1

②累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记为F(t),因而又称F(t)函数。指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即停留时间介于0~t之间)的物料所占的分率。E(t)=dF(t)/dt。

③年龄分布函数 记为I(t)。指器内物料中停留时间(年龄)在t和t+dt之同物料所占的分率,显然,也具有归一化性质,即一般最常用的是E函数和F函数。I(t)dt =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通常使用示踪法,即向一稳定流动的系统中输入示踪剂,在出口处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含量的变化,从而定出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所用示踪剂应不起化学变化,不会被器壁或器内填充物所吸附并易于检测,如电解质、染料等。输入示踪剂要不影响装置内原来的流动状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