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与儿童文学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区别
1、对纯真童心世界的想象
尚未充分社会化的儿童较少受到来自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心智特点上表现出纯净、真挚的特点。往往以好奇的眼光打量成人世界,以透亮的心灵感知周遭事物,并逐渐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2、儿童稚拙认知特点的艺术呈现
年幼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懵懂的,尚未将自身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推及到周围的生命与非生命的事物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
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弱、逻辑思维尚未充分发展等,这些在发展心理学视野中被视为不足的要素,恰恰是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构成稚拙之美的基本条件。稚拙之美是一种傻得可爱的美,这种“傻”并不是智力水平的低下,而是儿童在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处于似懂非懂状态下种种富有美感的表现。

3、欢愉动感与幽默风趣的书写基调
年幼的孩子备受长辈的呵护,无需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有着更多闲暇的游戏时光,人们常用“快乐”“幸福”“浪漫”等富含诗意的言辞来描绘童年生活,为服务的儿童文学也因此被称为“快乐文学”。儿童文学的欢愉氛围常与孩子的身体动作相伴随,年幼儿童具有身心一元的心智特点,对事物的审美把握更多地依赖身体的参与,这是儿童与成人在审美方式上的一个显着差异。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独特的美学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语言所决定的。作为成年人的作家要驾驭有别于其主体精神特点,又能被稚嫩生命所接受的语言进行艺术创造,是一项不可小视的挑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