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在清朝叫什么

如题所述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上饶市,东界浙江省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南接广丰区,西邻上饶县和信州区,北毗德兴市,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62公里,面积1728平方公里。历史上是赣浙闽三省的交通要冲,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728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全县辖11个镇、5个乡。

玉山建县已有1300余年历史。始建于公元695年,分衢州须江(今浙江省江山市)、常山和饶州弋阳三县之一部置县,隶江南道衢州。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而成的怀玉山而得名。从建县至宋、元朝期间,玉山先后隶江南东道(路)信州、江浙行中书省。至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
建县前,玉山现辖地域在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朝,金沙溪以东属会稽郡太(da)末县,金沙溪以西属九江郡余汗(gan)县。
汉代,初沿旧属,至献帝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立新安县,东部属新安;建安十五年(210),析余汗东境设葛阳县,隶鄱阳郡,县西境属葛阳县;建安二十二年,又分新安设定阳县,县东境属定阳。
三国时,为吴国领地。
西晋时期,初属东阳郡,隶吴州;至太康元年(280),改新安为信安,县东境属信安、定阳两县地。
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境随信安、定阳县改隶金华郡。
隋朝初,改郡为州,并定阳入信安,东境属信安县,隶婺州;开皇十二年(592)改葛阳为弋阳,西境相应属弋阳县。
唐初,分属衢州常山、须江(今江山市)县和饶州弋阳县;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常山与弋阳之一部署县,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县,隶江南道衢州;神龙元年(705)改武安(武则天省“武”字)为玉山县,以境有怀玉山而名;天宝元年(742)衢州改为信安郡,玉山亦随隶信安郡;乾元元年(758)信安郡复为衢州,[1] 又析饶州新置信州,玉山相应属信州,隶江南东道。
宋朝,初沿旧属,至建炎四年(1130),江西路、江东路合并为江南路,玉山隶江南路;绍兴元年(1131),复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玉山隶江南东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县属信州路,隶江浙行中书省。
至正二十年(1360),改路为府,县属广信府,仍隶江浙行中书省。广信府并非指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
明朝,洪武四年(1371),因隶江浙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县随府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
清朝(1644—1911),属江西省广信府。
民国元年(1912)冬,县直隶江西省;1914年,全省分四道,县隶豫章道;1926年废道,县仍直隶于省;1931年,省下设行政区,玉山隶第九行政区(驻上饶),1932年以后,江西五次改变行政区划,玉山均属第六行政区(驻上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西北山区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部,先后建立过玉山县和怀玉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38年(1949)5月解放至8月,县隶赣东北行政区;9月行政区撤销,改隶上饶专区;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县仍隶上饶地区;1980年地区改为行政公署,县仍隶之;2000年10月撤销行政公署,改市辖县,玉山隶上饶市管辖。
玉山自建县以来,县域范围曾有两次较大的变动:一是唐朝乾元元年(758),须江县南乡的镇头墟即下镇墟划归县辖;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2年5月,浙江省江山县(现为市)官溪乡的内村、外村、后山、中店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和南坞乡的大桑园、周家墩、黄坳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合计计1800户,划归县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0
玉山县在清朝属江西省广信府,也叫玉山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