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奴才在清朝是怎样存在的?

如题所述

现在不还是把一些汉人的户籍改成满族,送给人家当包衣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包衣阿哈就是家奴,绝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毫无地位,清初经常有汉人奴仆被家主虐待致死。所以凡是汉人别再为满清歌功颂德了,记住我们汉人祖先遭受的屈辱,自强团结别再让悲剧重演。
第2个回答  2018-10-22
在满洲与清朝的文献中,包衣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代表的是一个身份。最初的包衣奴才,无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劳动,和奴隶社会中奴隶的地位相似。后即便因战功等而身份显赫,在主子面前仍是奴才身份。因此,在实际意义上,一方面,包衣是满族氏族社会里的家奴。另一方面,包衣是清朝统治阶层里的臣子。
第3个回答  2018-10-22
‍‍在努尔哈赤时期,包衣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的,基本上真的就是奴才。皇太极时期略有改善,汉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等清军入关之后,包衣的地位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上三旗的包衣。入关以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也就是上三旗,是皇帝本人的家奴。隶内务府的全是上三旗。上三旗的包衣在政治上忠诚度极高,皇帝很信任他们,他们的身份也就相对高一些。‍‍
第4个回答  2018-10-22
‍‍清朝八旗的长官,分为【旗分佐领】和【府属佐领】两种。八旗内的人丁按照归属,大体上可以也分为【旗分佐领下人】和【府属佐领下人】两种。旗分佐领,是皇帝派到各旗的行政长官。旗分佐领下人也叫外八旗人,由朝廷统一调用给各旗的佐领。这些人都是正户,也就是正身旗人的身份,由朝廷管理。比如鳌拜和年羹尧,他们都是一般旗人。往大了说,他们是皇帝的奴才,但并不是哪家旗主的包衣奴才。府属佐领,是下五旗王公贝勒的僚属。府属佐领下人,也叫内八旗人,是王公贝勒的家奴身份,也就是所谓的包衣奴才。上三旗也有包衣奴才,但是上三旗的包衣都归内务府管理,是皇帝的包衣,也不是王爷贝勒的包衣。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把年羹尧描写成雍正潜邸时的包衣奴才,这是很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