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何关系?

如题所述

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认清自己,自我认识是每个人选择自我人生道路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当我们发现对自我的认识与他人的期望发生冲突时,便会感到痛苦,茫然不知所措。对此,当我们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同期望时,不要盲目的同意或者否定,一定要清醒地认清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各种期望所左右,从而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从容的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的期望

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然而,他人的期望则往往会与之相悖。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身处贫困家庭的考生,经过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由于父母一心只想着他今后能够谋求到一份赚钱的职业,希望他能够上另外一所大学,最终他在填志愿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由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原有想法,满足了他人,却委屈了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朝诗人范仲淹以此来勉励后人,范仲淹之所以会有此等感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妥协于污浊不堪的封建势力,世俗中的阿谀谄媚根本惑乱不了他的心智,追求高尚的“古仁人之心”范仲淹,了解最真实的自我,从而摆脱了达官显贵对他的各种“期望”,潇洒地活出了真我。

依照他人的期望来要求自己,日后很可能会声名显赫,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却丧失了自我认识的能力,因此,很少有人能够活出真我。别人的赞美会使我们的虚荣心倍增,而别人的讽刺与挖苦,则会使我们的自尊心深受打击,使我们在内心萌发出一种前进的动力,向别人证明我们是最优秀的。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之中,尽量去迎合别人的眼光,从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当别人对你有所期望时,请你不要彷徨,不要惆怅。正确认识自我,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不要让别人的思想束缚住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再依赖于他人的思想,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固有信念,到达梦想的彼岸。

人活着就是为了超越自己,但也要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超越自己。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活,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期望相矛盾时,应坚持自己的想法。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联系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勾勒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果你是条河流,就不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就不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色,就不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我们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何必为了他人的期望而泯灭自己的个性?又何必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讽刺与抱怨而终日消沉,活在痛苦之中呢?不可否认,别人有时候的意见也是出于为我们着想,但关心过度,事情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即可。

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在乎别人的期望,不要过分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别人的期望与自我的认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不让他人对你失望,也不让自己受委屈。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经常会不一致,这是正常的。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寄予很大期望,马谡根本没有真正认识自我,却自负地立下了军令状。由于只会纸上谈兵,不听王平等劝阻,执意上山布阵,还美其名曰“兵置于死地而后生”,最后被司马氏派兵团团围住,断了蜀军的粮道和水源,使蜀军不战自乱。马谡最终为自己一心想要满足诸葛亮的期望,忽视了自己的致命缺陷,而丧失了性命。

身穿着破旧长衫的少年,踮起脚尖站在当铺前。庸医误人,家道破落,他要用医学解除病人的病痛。而仙台课间的幻灯片,却震惊了青年的心,他拿起笔在黑暗中呐喊,希望能唤醒沉睡的中国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没有在家人期望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是选择如椽之笔,开辟出一条真理路,选择了弃医从文的新生活。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信心满怀地去拼搏一番。定会看到水滴石穿、百川东流入海的壮阔,万紫千红、百花竞放的争妍,岩缝中的松柏伫立枯海旁的傲岸。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很难达到水平状态,因为我们不是他人,所以肯定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也就不会有完全雷同的期望值。况且,对于他人和对于自己,总是有不同的看法的,这是毋庸质疑的。一个登山队员在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时,由于体力透支,在到达8000米的高度时,放弃了继续攀登的机会。后来他向人讲起这件事时,人们都觉的挺遗憾的,因为再坚持一下的话就可以到达终点了。人们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什么不再攀高一点?为什么不咬紧牙关?”那位登山队员非常坦诚的回答:“不,我很清楚自己能力的极限,在体力已经透支的情况下,8000米是我攀登的最高极限,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

对于以上的登山队员,我们应该给予鼓掌与喝彩,不为别的,仅仅为了他的自知之明和急流勇退精神,因为登山毕竟不是打仗,没有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任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他前面虽然仅剩下了800多米的距离,但这段路程是最具风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失去生命。在此时放弃,并不是懦弱退却而是量力而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