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让家长严厉批评孩子家长的回复

如题所述

对于培养孩子,有人说,美国的父母培养勇士,英国的父母培养绅士,法国的父母培养骑士,韩国的父母培养儒士,而中国的父母则培养博士。可见,我们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家长们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家长的这种心情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问题一:自我意识的问题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的认识和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难管?高中生却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这里就有矛盾存在:一方面,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在家长眼里,他们还是长不大的需要照顾的小孩。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最好能够尊重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爱护孩子的独立人格。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对高中生要少些命令和限制,多一些对话和理解。不管工作有多忙,至少要有时间和他们坐下来谈谈心,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出现了问题,要能够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而不要没有弄清缘由就横加指责,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2、家庭要民主化,实行家庭的民主化管理,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让高中生当当家,培养他们形成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3、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对他们不要过分指责,更不要总是“旧帐”重提。对高中生的一些过失,只要他愿意改正,就不要总是挂在嘴边不停地去数落。 问题二:情绪方面的问题
家长们要仔细观察高中生子女回家后的一些表情、语言、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激动,情绪还不是很稳定,也会感情用事,对一些事物会比较敏感,他们情感的外部表现有时和内心体验是不一致的。父母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父母看似平常的行为举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当发现高中生情绪不好时,要多引导,了解原因,让他们把苦恼、烦恼倾诉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给成功的机会;还有就是尽量少拿高中生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给他们树立榜样本无可厚非,但把他们和其他人做比较时,要注意方法、方式,否则就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问题三:意志的问题
高中生的意志力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学习中还是有较多的同学没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加以引导了,不能听知任之,长期这样下去,学业就会荒废。对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高中生,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经常参加一些爬山、长跑等体育锻炼,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问题四:人际交往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交友的关键时期,人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都是在高中时结交的。但有些同学因为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独。比如说,很多同学有交友的渴望,但由于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就很难和同学打成一片。
人际交往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异性交往。很多同学没办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甚至一和异性交谈就脸红:有的同学则把握不住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度,超越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走得太亲密,把握不当就陷进早恋的泥潭。因此,家长要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也要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如果高中生有早恋的问题,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首先对于这种现象要给与理解,然后再进行开导。
问题五:升学和择业的问题
高中生对职业的选择已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了预备期,他们已经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要求,选择具体的职业和层次。
这时,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生活目的。很多高中生觉得读书很没劲,其实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职业取向,家长就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如高中生喜欢教师职业,但性格却比较内向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家长就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家庭聚会,并让他们出面联系、主持、接待等,还可以鼓励他们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孩子大胆起来,性格逐渐开朗,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总之,现在的高中生缺乏的不是家长的嘘寒问暖,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们的关心、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5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在校期间孩子犯了错,老师发现后就会进行批评教育,还会和家长交换情况,让学校、家庭联手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些家长在对待老师批评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误区。
误区一:满不在乎型
一天小华的妈妈来学校接儿子,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华最近偷偷去网吧打游戏的事告诉了她,小华妈妈听了后大大咧咧地说:“王老师,学校不是还要求孩子学电脑吗?上网打游戏不也能开发他的智力?”王老师赶忙向小华妈妈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小华妈妈打断老师的话说:“我家的孩子我知道,偶尔玩玩没事,他不会成瘾的,老师你随他去吧。”小华妈妈的态度是典型的满不在乎型。王老师把情况告诉小华妈妈,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华的工作,让小华从此远离网吧,但小华妈妈的态度却让王老师为难。像小华妈妈这样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玩得高兴、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是小题大做。
误区二:简单粗暴型
小林在班上成绩优秀,但他就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暴力倾向严重。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他认错的态度很好,可事后没多久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打了起来,把同桌的头打破了。班主任打电话叫来小林爸爸,协商解决问题。小林爸爸听完事情的原委后,当着班主任的面打了小林三个巴掌。
小林爸爸出生于70年代初,高考时未能鲤鱼跳龙门,于是他把自己曾经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对小林的要求非常严格,小林只要有出格的行为,就劈头盖脸一顿打。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后会暴跳如雷,对孩子非打即骂。其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暴力倾向严重———他们受父母行为影响,容易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误区三:盲目护短型
晓霞老师的班上经常少东西,不是张三没了文具,就是李四少了零花钱。晓霞老师对此无计可施,体育老师主动请战,埋伏在教室对门。三天后,终于发现有人趁做操时间摸进了教室,体育老师立刻冲过去,却发现这个人竟然是本班的劳动委员小军。晓霞老师当即找小军谈话,小军爽快地认了错并写了检查。当晓霞老师与家长交换情况时,小军爸爸却不承认孩子偷东西,说是老师逼的,甚至找到校长要求追究晓霞老师的责任!
笔者和晓霞老师曾是同事,当时小军承认偷拿同学的东西,并把偷拿的东西上缴给了晓霞老师。可小军的父亲为了所谓的面子就是不承认,还向老师兴师问罪。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行为的家长,他们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少批评孩子,在孩子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不问对错,一味与老师争执,甚至还帮着孩子说话,责怪老师!建议: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是老师认真负责、履行职责的表现。合理的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2、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些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孩子犯了错,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孩子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孩子评不上“三好学生”
,怪老师偏心……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3、积极理性的引导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孩子在校表现各不相同。同样,不同的教师对同样事件的处理方法会不同,批评学生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语气和缓,有的语气严厉;有的老师喜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教育,有的老师习惯私下批评……
如果老师存在教育方法问题,家长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而是要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的批评目的。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沟通,向老师承认错误,强化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