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蹈”能组成哪些词?

如题所述

1、手舞足蹈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重蹈覆辙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3、赴汤蹈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4、蹈常袭故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5、发扬蹈厉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8

相关组词蹈爨 、允蹈 、跨蹈、 舞蹈、 蹈背、 蹈踵 、蹈觝 、蹈虎 、蹈仁、 蹈武蹈海、 触蹈 、遐蹈、 蹈空、 拜蹈、 蹈方、 跐蹈 、蹈蹂 、輮蹈 、蹈危。

蹈(形声。从足,从舀(yǎo),舀亦声。“舀”意为“像捣臼那样向下击打”。“足”与“舀”联合起来表示“用脚击打地面”。本义:顿足。)

字音字形字义

【拼音】:dǎo(台湾:dào)

【注音】:ㄉㄠˋ

(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

跳动:舞~。手舞足~。

<;动>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tread;stamp]

【偏旁】:足字旁。

扩展资料:

“蹈”相关成语

1、奋发蹈厉

fèn fā dǎo lì

成语解释: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成语繁体:奋发蹈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奋发蹈厉作谓语;指人的精神面貌。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蹈厉奋发

成语例子: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邹韬奋《抗战以来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2、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手舞足蹈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辨形:蹈,不能写作“倒”。

成语辨析:手舞足蹈和“兴高采烈”;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手舞足蹈偏重于动作状态;“兴高采烈”偏重于形容心情。

近义词: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反义词: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成语例子:

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

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8

相关组词
蹈爨 允蹈 跨蹈 舞蹈 蹈背 蹈踵 蹈觝 蹈虎 蹈仁 蹈武蹈海 触蹈 遐蹈 蹈空 拜蹈 蹈方 跐蹈 蹈蹂 輮蹈 蹈危


(形声。从足,从舀(yǎo),舀亦声。“舀”意为“像捣臼那样向下击打”。“足”与“舀”联合起来表示“用脚击打地面”。本义:顿足。)

字音字形字义

【拼音】:dǎo(台湾:dào)

【注音】:ㄉㄠˋ

(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

跳动:舞~。手舞足~。

<;动>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tread;stamp]

【偏旁】:足字旁。

示例

古文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顿足踏地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遵循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恪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实行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刘开《问说》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朝某方向走;行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乘;利用。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成语与词语

蹈常袭故dǎocháng-xígù墨守成规,沿用旧法。指照老规矩办事

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宋·苏轼《伊尹论》

蹈海

dǎohǎi(为了自杀)投海

蹈海自尽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蹈藉

dǎojí 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蹈袭dǎoxí因袭,走别人走过的路,蹈袭前人

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宋史·米芾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