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的家长作文600字

考场外的家长作文600字

第1个回答  2017-06-05
一、考前这一特殊时期家长要做的事 1、要情绪稳定: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心态的建立。 现在很多家长的社交活动较多,平时很少有时间关注儿女,现在儿女要高考了,关心一下是应当的,但不要做出让儿女反感的事,如喝酒后,醉意朦胧地和孩子谈学习等。 要选择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处理工作中和家庭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比如工作上的不如意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夫妻关系问题等,尽可能不让子女知道。 2、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情绪饱和,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家长在这一特殊时期要让考生也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关爱,有的家长业余时间打麻将,在这一时期家中一定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有利于考生认真思考问考,总结经验。 3、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轻轻松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考前不要给学生定目标,更不要说有关刺激考生心理的话,不要做什么承诺,如“如你考上了哪所大学,我就送你什么什么礼物”等,这对考生的心理会产生负面效应。 4、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力充满参加高考。 5、考试期间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二、家长不要做的事 1、不要给孩子定每门课考试分数指标。也不要经常问孩子的成绩,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2、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否则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考前,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志愿的事。 3、送孩子上考场要注意。不要和孩子谈考试的事,要么就谈点轻松的话题,要么就不谈,谈考试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 三、高考来临家长谨慎五忌 1、忌贪多求全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考前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忌督促过头 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这种督促过头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考前复习更应该有规律进行,集中精力吃透"知识点",适当放松的方法,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忌日夜颠倒 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要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4、忌恶补家教 眼下大势基本已定,找经验丰富的高中教师,对孩子进行一些点拨式的辅导,是可以的。通过家教的"大运动量"恶补练习,未必会有很好的收效。不如安排孩子和前几届的高考成功者聊聊天,学些"实战经验"。这样的"家教"时间不长,却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安抚稳定孩子的情绪。 5、忌攀比刺激。 这时候千万别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精神崩溃的。高考前夕,孩子的压力已经够重了,家长再跟着攀比责骂埋怨,只能是乱上添乱。重要的是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不用太紧张。 四、高考前夕孩子最不希望听到的十句话 就要高考了,临考前,作为考生家长,您知道考生最不希望听到家长说什么话吗?我们不妨来听听部分考生的心声。 1、 "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家里有个孩子考试,全家出动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很多考生家长一直把孩子送到考场外,还要不停地嘱咐。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2、 "祝你成功!" 尤其是对那些不要家长送的考生,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 ""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 3、"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往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 4、"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这成绩重点没有问题!" 高考是能力考试,模考成绩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孩子的确学得不错,但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模考成绩好,但由于适应不了真实高考考场的氛围,影响考试发挥的考生不在少数。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