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欢快的西班牙语歌曲,歌词里提到了伊丽莎白女王,还有自己学英语的事情

如题所述

是Beatles的歌(又称披头士、甲壳虫),该歌孙燕姿也曾翻唱过。歌曲地址:/bbs84/heyJude.mp3Beatles资料:【简介】披头士乐队(The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Presley)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成员】约翰·列侬(JohnLennon)【1980年12月8日被暗杀】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Starr)【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Sutcliffe)(于1962年因病离世)】【风格】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1)节拍、节奏与速度传统的摇滚乐的节拍一般都是一贯到底的4/4拍,很少有例外。而在"披头士"的歌曲里,不仅有2/4、3/4、6/4等节拍,还有各种节拍的混合使用,转换十分自如。如:《你所需要的只是爱》(Allyouneedislove)中的一个片断,是3/4拍和4/4拍的混合(例25)。再如《黑鸟》(Blackbird)中的节拍转换更为自由,3/4拍、4/4拍和6/4拍交替出现(例26)。流行歌曲中很少使用的5/4拍但也能够在"披头士"的歌曲中找到,如《早上好,早上好》(Goodmorning,Goodmorning例27)。各种节拍的混合使用,使得歌曲的节拍重音律动飘忽不定,所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在歌曲的节奏处理上,"披头士"善于运用各种时值的"节奏连音"来改变节拍单位的固有时值,使节奏变得更为生动。如《永远的草莓地》(Strawberrtfieldsforever)中的一个片断(例28)。在这个片段中,除了常规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外,还有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再加上正常时值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短短的几小节中出现如此多的节拍单位,这在传统的摇滚乐中是十分罕见的。人为地改变正常节拍中的重音位置,造成一种节奏上的暂时"离调",这是爵士乐中常用的手法。?quot;披头士"的歌曲中,这种手法也时有所见。如《生活中的一天》(Adayinthelife)伴奏中的一个钢琴片断(例29),它通过对重音的改变,将节拍律动由4/4拍暂时改换成了3/16拍。从速度上看,传统的摇滚乐大都比较快,人们认为中速和慢速只适合于流行歌曲,"披头士"对此也进行了突破。《一起来》(Cometogether)和《负重》(Carrythatweight)都是"份量"较重的摇滚歌曲,但其速度只有每分钟80拍,《我需要你》(Iwantyou)向来被认为是"重金属"的先驱之作,每分钟却只有45拍。(2)曲式结构直到60年代初,大部分流行歌曲和摇滚乐仅采用有限的几种曲式,如:a.12小节布鲁斯曲式前奏|12小节|12小节|间奏|12小节|尾声||b.AABA曲式前奏|A|A|B|A|间奏|B|A|尾声||又如,乐句长度为4小节,全曲长度约2分钟左右等等。在披头士的早期创作中,有许多歌曲的结构也都是遵循以上几种模式。随着创作个性的日趋成熟,他们开始摆脱了这种限制。首先,他们的歌曲篇幅加长了。如《生活中的一天》,五分多钟;《我需要你》,有七分半;《革命之9》(Revolution9)超过了八分钟。当然,通过反复来拉长歌曲的篇幅,这是最简单又常用的方法。"披头士"的《嘿,裘德》和《我需要你》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们的许多歌曲是通过不同段落的对比组合来建立一个较为庞大的曲式结构的。如《生活中的一天》(例30),曲式结构图如下:---A----B--A'-结构:前奏+a1+a2+a3+间奏+b+a4+尾声小节数:4+4+24+54+5+35+5+104+5+3这是个十分独特的结构。从主题材料上看,这首歌有两个主要音乐材料:a与b,构成一个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然而,从整个篇幅和音乐发展的逻辑上看,这首歌似乎又是一个二段体:A+B、A'。再看A、B、A'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又各不相同,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又高度统一的曲式结构。这首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乐段打破了以4小节及其倍数(8、12、16等)为单位的方整结构。如a3乐段由一个4小节乐句和一个5小节乐句再加上一个3小节的补充乐句而构成。B乐段更为奇特,是两个5小节的乐句加上一个11小节的托腔而构成。这种非方整性的乐句、乐段结构与上面介绍的"节拍转换"一样,也是"披头士"的常用音乐语汇。如著名的《昨天》的结构就非常独特(例31)。它是一个七小节的乐段,由一个3小节乐句和两个2小节乐句构成,形成一个3+2+2结构的乐段。这个乐段看似奇怪,但演唱起来却十分自然流畅。(3)和声与调性在"披头士"以前,除了"沙滩男孩",绝大部分的摇滚乐在和声方面也都比较简单。通常只用自然大调的三个基本和弦I、IV、V,而"披头士"的和声既不同于传统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中所用的I-IV-I-V-I的和声序列,也不同于流行歌曲中的I-VI-IV-V的进行方式,而是别出心裁,进行大胆的探索、革新。在和弦的运用上,他们突破了流行歌曲以"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运用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如《永远的草莓地》中的第一段(例32)。较多地使用变体和弦,会使音乐的调性发生游移,这种调性游移的和声手法在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在结构短小、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中却是极为少见的。"披头士"还善于将各种非"功能"性的调式化和声语汇用于创作中,使作品的和声呈现出丰富、清新、奇特的面貌。如《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forthebenefitofMr.Kite)中的第一句,除了IIm、V两个和弦属于C大调,其余三个和弦均来自同主音小调(例33)。(4)音色与配器"披头士"在节奏、曲式、和声等音乐技术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对普通听众来说,最为吸引他们的可能还是音色的运用。从演唱上看?quot;披头士"最主要的音色是人声。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特尼都有着较强的音色变化能力。在《昨天》(Yesterday)、《漫长而曲折的道路》(Thelongandwindingroad)中,麦卡特尼的声音温柔而抒情;在《哦,亲爱的》(Oh,darling)和《为什么不在路上这么做》(Whydon'twedoitintheroad)中,他的声音又变成传统的"节奏布鲁斯"式的喊唱风格。再如列农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intheskywithdiamond)中采用了一种懒洋洋的"迷幻式"唱法,但有时候他的声音却非常干净,有时也变得非常的粗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披头士"的阵容为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和鼓。但是,他们在制作唱片时,经常加入其他的乐器以加强作品的织体结构。如:《昨天》(Yesterday)中运用了弦乐四重奏;《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Rigby)中运用了弦乐八重奏;《你得藏起你的爱》(you'vegohideyourloveaway)中运用了长笛;《因为》(Because)中运用了古钢琴;《潘尼小巷》(Pennylane)中运用了短号;《黄色潜水艇》(yellowsubmarine)中运用了铜管乐队;《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forthebenefitofMr.Kite)中运用了管风琴和低音口琴;《蜂蜜馅饼》(Honeypie)中运用了双簧管;《生活中的一天》(Adayinthelife)中运用了管弦乐队。除了常规的西洋乐器外,"披头士"还在歌曲中运用了许多印度的民族乐器。如:《挪威的森林》(Norwegianwood)中的西塔尔琴(Sitar);《拥有你,失去你》(Withinyou,Withoutyou)中的塔布拉鼓(Tabla)和迪尔鲁巴琴(Dilruba)等。为了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披头士"的歌曲中还时常融入各种自然音响。如:《回到苏联》(BackintheU.S.S.R.)中飞机的轰鸣声;《早上好,早上好》(Goodmorning,Goodmorning)中的鸡叫声以及各种动物的鸣叫声;《黑鸟》(Blackbird)中的鸟鸣声;《黄色潜水艇》(Yellowsubmarine)中的各种嘈杂声等等。"披头士"在音乐手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披头士"在摇滚乐历史上被誉为"最伟大的乐队",他们授之无愧。【演出】1958年,英国利物浦青年约翰·列农(JohnLennon,1940~1980,主唱兼节奏吉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参加这个乐队的有当地青年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生于1942年,贝司兼主唱)、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1943~2001,主音吉他)和另外两位青年。乐队曾几经易名,开始起名为"甲壳虫"(Beetles),最后列农故意把Beetles拼作Beatles。1962年,另外两名青年先后离队,林格·斯塔尔(RingoStarr,生于1940年,鼓手)加入其中,"披头士"的四名队员从此固定下来。1961年,利物普唱片公司的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Epstein)发现了他们的巨大潜力,成了他们的经理人。首先,他所做的事情是包装"披头士"的外形:长头发、无领四扣的上衣、烟囱似的长裤子和矮靴子。1962年,EMI下属的"帕洛风"(Parlophone)唱片公司经理乔治·马丁(GeorgeMartin)与"披头士"签约,并与同年9月发行《爱我吧》(lovemedo,例23)和《附言:我爱你》(P.S.Iloveyou)两首歌曲。1963年3月又推出一首《请让我愉快》(Please,Pleaseme),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登上了榜首。同年由"帕洛风"发行的其他歌曲如《从我到你》(frommetoyou)、《他爱你》(shelovesyou)、《我想握住你的手》(Iwanttoholdyourhand)接连获得第一。"披头士"因此而名声大振。11月,"披头士"被邀请在皇家综艺剧场参加演出,英王太后和玛格丽特公主都出席了现场。1964年,"披头士热"传到了美国,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差不多成了披头士的天下。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披头士的声音。同年,他们的第一部电影《辛劳之夜》(Ahardday'snight)放映,同样引起了轰动。影片的主题歌使"披头士"荣获当年格莱美最佳演唱小组奖。1964年,披头士乐队首次在“艾德·沙利文节目”中亮相。到了1965年末的时候,"披头士"已经取得了很少歌星能够取得的优越地位:不管他们演什么,听众都能接受。听众认为:"披头士总是对的。"因此,他们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胆实验,摆脱流行音乐的老一套,从而对摇滚乐的发展做出贡献。正在这个时候,麦卡特尼和列农的不同个性开始显露出来。保罗·麦卡特尼是保守的、易动感情的,渴望给人快乐,愿意顺从习惯的;约翰·列农是反叛的、进攻性的,酷爱讽刺,擅长文学,而且在音乐上没有那么高的天分。在"披头士"解散以前,除了一些单曲如《嘿,裘德》(HeyJude)、《革命》(Revolution)外,还是发行了三张专辑:《披头士》(TheBeatles)、《修道院路》(AbbeyRoad)和《顺其自然》(LetItBe)。1966年,“披头士“乐队在旧金山举了最后一次现场演出。《修道院路》以后,"披头士"再也没有聚集在一起录制专辑。1969年,列农和大野洋子发行了一首单曲《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peaceachance),1970年5月,斯塔尔发行了专辑《多情的旅程》(sentimentaijourney),麦卡特尼和哈里森也都忙着准备自己的专辑。显然"披头士"的成员们已经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披头士"从成立到解散共创作歌曲约200首,其中有强劲的主流摇滚(MainstreamRock)、先锋派摇滚(Avant-gardeRock)、迷幻摇滚(PsychedelicRock)、交响摇滚(SymphonicRock)以及轻松愉快的摇滚小曲等各种风格。主要题材是爱情,也有些歌词(主要是后期)涉及社会事件、人际交往、怀念家乡、和平友爱、药物体验以及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或无意义的意识流歌词等。1970年"披头士"解散以后,乐队成员作为个人继续活跃在摇滚乐坛。四人中取得最大成功的是麦卡特尼,他和他的妻子组建?quot;双翼"(Wings)乐队,其中发行的很多专辑都很受欢迎。列农的日子则更带传奇色彩。他与妻子大野洋子组建了"柔顺的洋子"(PlasticOno)乐队,并于1971年离开英国移居美国纽约,而后卷入各种政治活动,并创作了如《权力归于人民》(Powertothepeople)等歌曲,同年发行的专辑《遐想》(Imagine)可能更好地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1975年,列农为了和妻子、儿子安静地生活在一起,放弃了一切公开的音乐活动,整整5年没有露面。【专辑】(1963)PleasePleaseMe(1963)WiththeBeatles(1964)BeatlesforSale(1964)HardDay'sNight[UK](1965)Help![UK](1965)RubberSoul[UK](1966)Revolver[UK](1967)MagicalMysteryTour(1967)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1968)TheBeatles[WhiteAlbum](1969)AbbeyRoad(1969)YellowSubmarine(1970)LetItBe(1973)1962-1966[RedAlbum](1973)1967-1970[BlueAlbum](1988)PastMasters(1994)LiveattheBBC(1995)FreeAsABird(USSingle)(1995)Anthology1(1996)Anthology2(1996)Anthology3(1999)TurnMeonDeadMan-TheJohnBarrettTapes(2000)1(2003)LetItBeNaked(2004)TheCapitolAlbums,Vol.1《橡胶灵魂》(RubberSoul)《橡胶灵魂》首先从封面上看就与前不同。"披头士"四个人的面孔都有点变形,这种多多少少的超现实手法暗示了后来被称作"迷幻摇滚"的音乐。专辑中包括了《单字》(Theword)、《米歇尔》(Michelle)、《在我的生活中》(Inmylife)等歌曲,其中另一首歌曲《挪威的森林》(Norwegianwood)中运用了印度的西塔尔琴(Sitar)而独具特色。《昨天和今天》(YesterdayandToday)仅在美国发行。其中《哪里都不去的人》(Nowhereman)的歌词受民谣摇滚的影响,显示了的社会评论的性质。《左轮手枪》(Revolver)《左轮手枪》中,《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Rigby)使用了弦乐八重奏形式,这种歌曲从很多方面预示了后来发表的《佩伯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的风格《佩伯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Sergean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1967年,最经典的一张专辑由"披头士"与管弦乐队合作,在制作人马丁的监制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它不仅是"披头士"长时间艺术探索的鼎盛之作,同时在摇滚乐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佩伯军士》是一套组歌,共12首歌曲。标题曲《佩伯军士》不仅是组歌的开始曲,也作为统一全曲的主题反复出现。这里的佩伯军士实际上就是代表"披头士"乐队自己,他们在一种迷幻音乐会的气氛中进行一系列的演唱。比如《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intheSkywithDiamond),歌名几个单词的开头字母LSD即明显暗示了此曲与麻醉药有关,歌词中又出现了各种迷幻景象,但是列农辩白说,这是从他4岁大的儿子的绘画中获得的灵感。音乐上每段节歌都是从三拍子转到四拍子的叠歌,在摇滚乐中是首次出现拍子的转换,这使歌曲不再具有通常摇滚乐的舞蹈性质。录音效果上运用了加大混响和正常人声的对比等等。《拥有你,失去你》(withinyouwithoutyou)则显得缺少规整,乐句长短不匀;从整体上看,迷幻成分较浓,给人带来一种类似催眠的效果。《当我64岁的时候》(whenI'msixty-four)是麦卡特尼为他刚过64岁的父亲而写的,歌曲把人们带回到30年代类似拉格泰姆的风格中。《生活中的一天》(Adayinthelife)是最后一首曲子,歌词明显地涉及吸毒,内容比较消极,表现了对日常生活的厌倦,因此引起了听众的争议。《佩伯军士》是流行音乐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创举,此专辑荣获1967年格莱美最佳唱片奖,但这也成了"披头士"乐队走向散伙的转折点。《披头士》专辑是一套双张唱片,封面是全白的,故又名《白色专辑》(Thewhitealbum)。《白色专辑》共30首歌曲,风格极不相同,其实这张专辑并不是乐队的集体创作,只是把个人的作品巧妙的凑到了一起而已。比如:《回到苏联》(BackintheU.S.S.R)是一首主流摇滚歌曲;《为什么我们不在路上这么做》(Whydon'twedoitintheroad)采用的是传统的节奏布鲁斯演唱风格和12小节布鲁斯曲式结构;《蜂蜜馅饼》(HoneyPie)是一首古老的波普歌曲复制品;风格最特别的是列农创作并坚持放在其中的《革命之9》(Revolution9),它的长度超过了8分钟,由各种各样的声音拼接而成;接着同样是列农创作的《晚安》(Goodnight),是由管弦乐伴奏的一首地道的波普歌曲;《无情的浣熊》(RockyRaccoon)是一首幽默的叙事歌,由麦卡特尼创作并演唱,用原声吉他和口琴伴奏。《白色专辑》在音乐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专辑排行榜上获第一名,持续9周。《修道院路》(AbbeyRoad)标题指的是百代公司(EMI)的录音棚所在地,"披头士"在那里录制了大量的作品。像《白色专辑》一样,四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作品,由整个乐队演唱并演奏。这张专辑中包括了哈里森的《某事》(Something)、《太阳出来了》(Herecomesthesun);列农的《一起来》(Cometogether)、《我需要你》(Iwantyou);麦卡特尼的《哦,亲爱的》(Oh,darling)、《因为》(Beause)等歌曲,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修道院路》成为"披头士"最畅销的专辑,在排行榜上连续11周夺冠。《顺其自然》(LetItBe)1970年4月,"披头士"的又一部电影《顺其自然》(Letitbe)上映,同时也发行了同名专辑。这些歌曲实际上都是一年以前录制的,"披头士"成员们谁也没兴趣对它投入精力,最后由美国一位制片人帮着编辑、混合而成,但是专辑的主打歌曲《顺其自然》中以"柱式和弦"为主要伴奏织体的方法被日后的摇滚乐队普遍采用。【影视】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电影《AHardDay'sNight》赢得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在这部电影原声中,乔治·哈里森成为第二个拿起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的人,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的变革。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主演了电影《Help!》。1967年,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MagicalMysteryTour》在BBC播出,【荣誉】披头士乐队拥有着世界上各种唱片销量统计的最高纪录,全球拥有数亿张的唱片销量,并且每年仍有近千万张的增幅,大大领先于“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仅在美国就拥有将近一亿六千五百万张的销售纪录,领先亚军多达六千万张。作为乐队整体,披头士乐队还曾经获得过八次格莱美奖。第一次是在1964年度第七届格莱美颁奖中,披头士乐队凭借单曲《AHardDay'sNight》获得了最佳乐队奖(BestPerformanceByAVocalGroup),在两年后的第九届格莱美颁奖中,披头士乐队由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的单曲《Michelle》获得了年度最佳歌曲奖(SongOfTheYear),专辑《Revolver》同时还获得了一个技术类奖项——最佳唱片封面奖(BestAlbumCover,GraphicArts)。1965年6月,"披头士"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1967年度第十届格莱美颁奖上,披头士乐队凭借专辑《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收获了年度最佳专辑(AlbumOfTheYear)和最佳当代专辑(BestContemporaryAlbum)两项大奖,同时这张专辑又获得了两个技术性奖项——最佳非古典类录音工程奖(BestEngineeredRecording-Non-Classical),以及蝉联了最佳唱片封面奖。1969年度第12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披头士乐队的专辑《AbbeyRoad》第二次获得了技术类的最佳非古典类录音工程奖。1970年度第十三届格莱美颁奖上,披头士乐队凭借《LetItBe》获得了最佳原创电影电视音乐奖(BestOriginalScoreWrittenForAMotionPictureOrATelevisionSpecial)。此后由于披头士乐队的解散一直未能再次获奖,直到1996年度第39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已经解散近三十年的披头士乐队包揽了格莱美三项大奖,凭借单曲《FreeAsABird》,披头士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流行乐队奖(BestPopPerformanceByADuoOrGroupWithVocal),而《FreeAsABird》的音乐录影带,以及音乐录影带《TheBeatlesAnthology》分别获得了格莱美最佳音乐录影带短片奖(BestMusicVideo,ShortForm)和最佳音乐录影带长片奖(BestMusicVideo,LongForm),再次书写了披头士不老的传奇。保罗麦卡尼个人在乐坛上的卓越贡献也让他在1990年获得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追问

这是女生唱的歌尼玛瞎扯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歌手gullia《oops j'aime pas l'anglais》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