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如题所述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多数采用的方式为: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下料长度是指钢筋切断时的长度。具体分为:直线钢筋下料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和箍筋下料长度。

1、直线钢筋下料长度。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的原则。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同样的,当弯钩角度为90度(直弯钩)和135度(斜弯钩)时,也可以计算出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3.5d和4.5d。计算出了弯钩增加长度,可以很容易地的算出直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就是钢筋的外包长度,弯曲调整值就是钢筋弯曲处外包长度与轴线长度之间的差值,两者之差就是弯曲后钢筋的中轴线长度,也就是下料长度。如下图所示:

而弯曲调整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进行取值。一般来说,可以按下表取值:

搞清了公式中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得到整个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3、箍筋下料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根据规范和标准图集的要求,箍筋的基本情况如下:

(1)箍筋一般为光圆钢筋,弯弧内直径可取箍筋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度(这个是大部分的情况)。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可取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可取箍筋直径的10倍。

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再结合我们上面探讨过的弯曲调整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箍筋下料长度。结果如下(d为箍筋直径):

抗震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2(c+e)+26.5d或2(a+b)+18.5d。

一般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2(c+e)+16.5d或2(a+b)+8.5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