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研究报告

如题所述

WORD格式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 亿,超过总人口的 10%,全国 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此次平山县南街村调研情况,得出如下数据及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医疗情况
1.在访问的老人中,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养老占 6% 左右。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半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三)关于农村养老院的情况
农村中只有很少的养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晓养老院的具体位置。此外,养老院的环境较差与收费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费用,是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担心周围邻居的评论,担心邻居认为子女不孝。
(四)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
农村老人,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资或养老金,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费用,10%左右老人办有养老保险,20%左右只依靠务农获得生活费用。目前,多数老人的工作是帮子女带孩子,另外,务农、家务、个体经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绝大部分老人不担心子女不会履行赡养义务,一部分老人担心没钱治病及年老孤独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假设下,多数老人会向村委会或组织反应,让其出面说服教育,而少数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谋生路。生活中,老人经常倾诉的对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围的邻居亲友,也不乏老人会向孙子女和村干部倾诉心声。老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牌、麻将、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1.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 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 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
2.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的老人选择了商业 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
在就医的问题上,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
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3)
总体看来,该村多数老年人很少有孤独感,也有个别老人认为自己孤独寂寞。
(五)老年人对国家养老政策的了解
只有略微超过三分之一的老人对国家养老政策有所了解,很多老人并不清楚国家的养老政策。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农村养老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农村老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阶段。
(2)对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落实力度不够,并不能使所有的老人生活受到保障。
社会养老体系不够完善,养老院环境
差及宣传力度不够,让很多老人放弃去养老院养老。
在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孝老爱青”模范——李志凤,她的孝老事迹也体现完善农村养老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由此次调查可以得出中国农村以家庭养老最为普遍。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难以安度晚;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当然,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很多挑战
(一)由于计划生育的贯彻,使得老年人子女减少,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的养老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加重,使得养老问题日益尖锐。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
75 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象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变革。导致这种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两个因素在农村正在逐渐突出:第一,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两代人的居住偏好。喜欢分开过,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时尚,也可以说是人的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有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其他组织,对我国多个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 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 的小家庭。在老人那一端,也有个图清静、少麻烦的想法。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迁因素。子女不在身边,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条件不成熟,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显
然,作为家庭养老,无论是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模式,有二个基本因素决定家庭养老的质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关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经济实力、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在农村,传统孝道观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也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在农村存在的空间正在形成。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化服务状况以及养老的实际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情 况,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中的主要养老方式,只不过这种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 养老,而是以家庭作为养老的载体辅助于多种养老方式的农村养老模
可以这样说,不管 式。
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家 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切不可以偏概全,随意放弃对家庭养 老的研究和规范,更不可武断地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
之所以说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员更便于照顾老人,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 老人进行看管,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养老。第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由 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广还需要相当长的时
间,在养老保险的 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这种古老的养老方式不能随便地减弱或放弃。第三,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即使人人都参加了社会养年老时有一笔可观的收老,入,但由于农村 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没有家庭这个养老载体,老人们即使手中握着钱也仍然无法安度晚第四,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老
年。人 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传统的“子孙满堂”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
加,对家庭的依赖性、对子孙理解的渴望会进一步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保险金的 老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吗?很显然,家庭永远都是最理想的养老载 体。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观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动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单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进行规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
因此,建立完善的 要。
农村养老制度,必须将家庭养老放在重要的位
家庭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但没有物质上的支养老的载体与养老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保或者相反,老年人仅有资金上的保
但无人对其进行照 障; 证,所以,在巩固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须在农村顾,其生活也是难以得到满足。强 制推广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建立防患意在其年轻力壮、创造力最强时,能有少部分
识,的储蓄,以备年老、多病没有生活能力时所
鉴于上述分析,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我国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 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专业资料整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