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妇女怎样带孩子

如题所述

美国妇女大多数在怀孕生孩子时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在家不工作,美国女人想做母亲,都把孩子和丈夫看得高于一切,而且她们把自己在丈夫孩子心中的形象看得很重,也总在不断重塑自己的形象。
娜洛拉是一位黑人,她和我住在一条街上。她丈夫是美国海军的一个后勤主管,她自己在银行工作,年薪三万多美元。她怀孕六个月就不工作了。孩子出生后,她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她每周去两次健美俱乐部练腹部肌肉收缩,晚上去图书馆听讲座“如何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平时常常在院子里靠着躺椅读小说。我问她,你也不上班,为什么把孩子送托儿所,她说这是我丈夫的安排,我丈夫说我怀孕九个月身体付出已经很多,如果产后不带孩子能恢复得更快一些。有时白天她常去别的女人家,听音乐,和女友外出吃午饭。美国女人夫妻感情再好,也不放弃享受个人空间的乐趣。结婚有了孩子也绝不会影响美国女人的个人空间。她们明白生命是个体的,只有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自我重视,才能唤起别人的重视,所以美国女人结婚后常常会一个人出来和婚前好友聚会。

闻迪是医院护士,她们几个好朋友每个季度都聚一次,谁也不带孩子轻手便脚地“疯一把”。她们的丈夫心甘情愿自己和孩子在家待一个晚上。闻迪的丈夫对我说,闻迪和婚前好友“疯一把”回来能持续高兴好几天,再美满的婚姻也不能包办她所有的精神需求,她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星期天的上午,莎莉拿着一本小说,染着红指甲,端着咖啡,坐在咖啡厅靠海边的窗口,向着金门大桥远眺,一坐一个上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怎么也不理解,一个三个孩子的妈妈,周日把孩子扔在家,自己端着咖啡享受遐想的乐趣。如果我妈妈在世,她一定会说这个女人多不正经,喜欢喝咖啡,自己买一瓶在家冲着喝能喝个够。莎莉说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有天伦之乐,自己独处有一种回归时的静谧,这是和爱人孩子在一起没有的感觉。生命是多方面的,我们爱生命就应该爱多方面的生活内容。

美国小孩生下来就自己住一个房间;享受和丈夫独处的空间不容外人插入;夫妻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有人带小孩。美国离婚率很高,他们的忍耐性很弱,所以保持住的婚姻大多都很甜美,他们总是像初恋的情人。夫妻不因为有了孩子分散感情,经常两个人单独出去看电影,听音乐,长途旅游,远距离散步。

美国人喜欢做义工,尤其是有身份的人,有的医生每周有一天给穷人看病不收钱。有的退休的人每周一天去医院里护理临终病人。大学生在进入专业之前都申请本专业领域里的工作做义工,以便对这个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美国家庭主妇都选择和自己爱好利益相关的专业去做义工,做义工虽然没有收入,但能和社会的大循环合上拍。人是群生动物,长久地离开群体人会变得懒散木讷。她们常常义务献工去儿童医院婴儿哺乳室,护理白血病儿童。乳癌中心有一位律师的太太,自己的小孩雇人看两小时,她去儿童虐待中心帮助被虐待儿童洗澡,剪指甲,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洗衣服、喂饭。

留点家务给丈夫,美国女人高高大大,但她们会在丈夫面前装出小鸟依人的样子。她们每天和丈夫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热烈拥抱,帮丈夫换上休闲装,递上咖啡就会说Ineed
your
help(我需要你的帮助),让美国男人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烤箱温度不恒温,洗衣机转动声音太大,烘好的衣服没有叠好,她们提醒丈夫,他将被这个家庭所需要,他有做一部分家务的责任,家庭主妇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不是上床的保姆。

一位居留美国3年,刚刚回来不久的妈妈对美国父母的育儿理念感受颇深。反省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合情不合理、教而不严甚至带头打破规矩、制度的做法,她总结了五点。

美国父母这样教子

多加赞美

在美国时,常有小孩子被父母带到我家里玩儿。“你们的地毯和家具真漂亮!”“我喜欢你的热情!”这些出自小孩子嘴里的赞美话常使我感到很惊奇。

如果你不慎在某一场合穿了一件不合时宜的衣服,熟悉的中国同胞往往会当面提醒或批评一番,要么就是背后议论一番。而美国人就不会大惊小怪地评说你,毕竟穿衣戴帽是个人的自由。如果非要说出点什么,那也一定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呀”等类似赞美的话。一般情况下,美国人决不当面批评人家。

这就潜移默化地传教给了孩子,不仅仅是对外人的赞赏,孩子还经常将赞美回馈给家中的亲属:“妈妈,你真行!”“外公,我将来要长得像你一样健康!”听着天真幼童的表扬,会不会觉得很受用呢?12家教

平凡小名

我去美国友人家中做客,就亲耳听到她叫自己的3岁小儿子“皮特”。小皮特也只叫我的名字,直呼他外公为“尼克斯”,没有“阿姨”、“外公”这样的后缀。

另外,美国人即使给孩子起小名,也不像中国人那样刻意或者甜腻,那些幼儿的乳名平凡而普通,美国父母可不愿让孩子因为名字而由宠生娇。美国孩子在社交上的自信和随意,明显比中国孩子忸怩认生的神态要大胆开朗。

真正平等

邻居家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一次他正在院中开玩具(购买玩具)汽车,父亲从室内推门出来,问他是否使用了安全带?驾驶执照怎么没有带?无照驾驶时警察会怎样等等,小男孩一五一十回答得头头是道。若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那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何必为此费口舌。但美国的爸爸妈妈不这样认为,他们会告诉你虽然大人孩子年龄上有差别,可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鼓励参与

有一次小男孩的玩具(购买玩具)车出了问题,父亲不但自己替他修理,还叫来孩子一起动手参与,忙前忙后;孩子一边忙一边问,父亲认真地回答着问题,俨然平等地对待着一位同龄的朋友。玩具(购买玩具)车修好后,父亲轻轻拍了拍小家伙的头,伸着拇指说了句什么,小家伙也友好地挥着手掌。后来我留意到,父亲在做除草、修剪等家务劳动中,总会叫上孩子一起干,演绎着一幅幅其乐融融的亲情图画。

不许犯规

中国父母教育自己子女的原则不可谓不严格,但是在实施中却又常常带头破坏了已经订立的规矩。比如孩子的睡觉问题,美国家庭一般都订有孩子就寝的时间,时间一到,大人就会提醒孩子该去睡觉了。孩子逐渐地自觉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并向家人道晚安,不管大人还在进行什么活动。

中国父母往往在逢年过节、有客来访及其它某些情况下容忍孩子违背规矩。“今天爷爷奶奶来看你,不用早早睡觉了。来唱个儿歌,让爷爷奶奶高兴高兴!”不但暗示孩子规矩是可以破坏的,而且大人也打破这个规矩。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可以效仿的榜样。美国的家长都十分注重自己以身作则的形象,拿出很多的时间陪孩子游戏,并在生活中耐心引导、教育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4
美国妇女大多数在怀孕生孩子时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在家不工作,美国女人想做母亲,都把孩子和丈夫看得高于一切,而且她们把自己在丈夫孩子心中的形象看得很重,也总在不断重塑自己的形象。 娜洛拉是一位黑人,她和我住在一条街上。她丈夫是美国海军的一个后勤主管,她自己在银行工作,年薪三万多美元。她怀孕六个月就不工作了。孩子出生后,她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她每周去两次健美俱乐部练腹部肌肉收缩,晚上去图书馆听讲座“如何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平时常常在院子里靠着躺椅读小说。我问她,你也不上班,为什么把孩子送托儿所,她说这是我丈夫的安排,我丈夫说我怀孕九个月身体付出已经很多,如果产后不带孩子能恢复得更快一些。有时白天她常去别的女人家,听音乐,和女友外出吃午饭。美国女人夫妻感情再好,也不放弃享受个人空间的乐趣。结婚有了孩子也绝不会影响美国女人的个人空间。她们明白生命是个体的,只有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自我重视,才能唤起别人的重视,所以美国女人结婚后常常会一个人出来和婚前好友聚会。 闻迪是医院护士,她们几个好朋友每个季度都聚一次,谁也不带孩子轻手便脚地“疯一把”。她们的丈夫心甘情愿自己和孩子在家待一个晚上。闻迪的丈夫对我说,闻迪和婚前好友“疯一把”回来能持续高兴好几天,再美满的婚姻也不能包办她所有的精神需求,她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星期天的上午,莎莉拿着一本小说,染着红指甲,端着咖啡,坐在咖啡厅靠海边的窗口,向着金门大桥远眺,一坐一个上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怎么也不理解,一个三个孩子的妈妈,周日把孩子扔在家,自己端着咖啡享受遐想的乐趣。如果我妈妈在世,她一定会说这个女人多不正经,喜欢喝咖啡,自己买一瓶在家冲着喝能喝个够。莎莉说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有天伦之乐,自己独处有一种回归时的静谧,这是和爱人孩子在一起没有的感觉。生命是多方面的,我们爱生命就应该爱多方面的生活内容。 美国小孩生下来就自己住一个房间;享受和丈夫独处的空间不容外人插入;夫妻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有人带小孩。美国离婚率很高,他们的忍耐性很弱,所以保持住的婚姻大多都很甜美,他们总是像初恋的情人。夫妻不因为有了孩子分散感情,经常两个人单独出去看电影,听音乐,长途旅游,远距离散步。
第2个回答  2021-04-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