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官?是正五品还是一品?

如题所述

初设时为正五品,之后加官至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

扩展资料: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

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内阁权力的有无及大小,内阁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所写“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万历前期张居正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朱批”的蓝本,在这种情形下,内阁权力迅速增大就成为可能。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大学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早期的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如明成祖时的解缙,是正五品。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由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演化为行政中枢,有“票拟”之权。内阁成员的地位大为提高。内阁首辅和次辅都是正一品,位在六部尚书之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06
是正五品,成祖朱棣定的,朱棣驾崩后,仁宗朱高炽把三杨等内阁成员任命为尚书、侍郎,并加“三公(正一)三孤(从一)”、“太子三公(从一)三孤(正二)”等虚衔,形成大学士管六部的制度,但是大学士依旧是正五品。
第3个回答  2011-04-09
五品,但是明朝中期的内阁大学士一般是有一品大臣兼任,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更像一种身份权势的象征...
第4个回答  2011-04-09
五品,但一般兼有一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