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过程中的风险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开发商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等事实,对外销售期房。一般而言,这种开发商本身的资质就差,且无诚信可言,这样在购房人付了房款之后,一般无法取得预定的房屋。在合同被宣告为无效时只有拿回本金和同期,但是在取得上的权利之前,缺乏诚信的开发商早已将房款挪做他用或携款躲避,最后判决书上的权利也无法变成现实。
2、开发商恶意搭售商品房。特别在房价价位高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在合同的“实测面积与暂测面积差异的处理”条款中设定不允许购房人在实际面积超过约定面积一定幅度(一般为3%)时有权,只能按合同价补足。这样,在房价下跌时购房人则无法要求以交付时的市场价补足而无端构成违约,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开发商超预售许可面积而使超面积部分的商品房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对于“缩水”的商品房一个最大的麻烦是预计使用的面积达不到,房屋使用受限却无法重新选择。
3、商品房的逾期交付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法院片面强调要求合同的实际履行,致使购房人无法摆脱该合同而做重新选择。而且在现行的格式文本“甲方逾期交付的”条款中,一般设定在超过几个月后仍未交付时只能终止合同并获得20%已付款的或在获得10%的已付款的违约金后继续履行合同,而未给与在逾期交付过程中发生房价下跌之时适用价格应有的地位。
4、发展商对房屋设计单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本属开发商的重大违约,但目前使用的格式合同却对违约责任的设计很不合理——仅规定开发商退回房款并给付一定利息。依此,购房人在因设计重大调整不满意而时,往往已丧失了找到更好房子的机会或须花费更多的价钱才能找到,而因这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在文本中也无明确规定赔偿,索赔的成功率预计很低。
5、房屋的“裂”、“漏”是个大问题。而且一般认为裂缝在0.3mm以内属合理安全使用范围,但若0.3mm以内的裂缝存在于顶楼或洗手间处的楼板或外墙,则下雨或平时的漏水不可避免,且整修的效果差,其过程也烦人,此时购房人一般只能忍受。
买房的过程中需要缴纳哪些费用
1、定金
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不管购房者是选择购买新房还是购买二手房,都有可能会涉及到缴纳定金的情况,很多销售人员都会要求买家缴纳定金,但是定金不具备强制性,购房者也可以选择不交。但是对于缴纳定金的数额比较大的话,购房者就一定要拒绝了,一般来说,定金的缴纳数额不应该超过房款的20%,而在缴纳了定金之后,购房者需要和卖方签订和相关的定金合同。
2、房款
如果购房者是选择贷款买房的话,至少需要准备一笔首付的费用来当做是房款,但是购房者需要了解清楚首付的比例是多少,首付比例是按照房屋总价来进行计算的,而全款买房的购房者则需要一次性准备好房屋总价,买房付款的方式不同,购房者所准备的房款是不一样的。
3、契税
不管购房者选择购买新房还是购买二手房,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都会缴纳契税,而契税的征收对象是在产权发生变更的时候,购房者需要进行缴纳,关于契税的征收标准应该按照房屋面积来进行划分,购房者所购买的房屋面积不同,因此契税也是有所差异的。
4、维修基金
购房者在购买新房的过程中,需要缴纳一笔房屋维修基金,房屋维修基金主要是用于保修期之后对房屋公共部分进行维修和更换,而维修基金的征收标准需要根据各地政策来进行判断。
5、装修费用
如果购房者是选择购买毛坯房的话,那么在验收房屋之后还需要准备一份装修的费用,因为毛坯房就只是清水房屋,购房者拿到房屋之后,虽然可以入住,但是居住起来还是有很多不便,因此对房屋进行装修是大多数购房者验收房屋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而购房者即便是购买带装修房也需要对房屋添置一些小家具和家电,这笔费用也不在少数。
6、物业管理费
物业管理费一般是在验收房屋的时候就需要缴纳,很多楼盘在征收物业管理费的时候,可能会按季度以及半年来进行缴纳,所以说购房者在买房时就需要准备好这笔费用,而不同的楼盘对于物业费的征收标准是不同的,总地来说差距也不太大,普通住宅的物业管理费不会超过五块钱每平方米,而部分社区甚至不会超过三块钱每平方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