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的故事

如题所述

故事一:关于压岁钱的传说
在古代,有一种名为“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出来,用手触摸熟睡中的孩子,导致孩子惊醒并出现头疼发热等症状,甚至变成傻子。为了防止“祟”的伤害,家家户户都会在那天晚上点亮灯火守夜,这被称为“守祟”。
有一对老夫妇晚年得子,非常珍视他们的孩子。在大年三十的夜晚,他们为了保护孩子,拿出了八枚铜钱和孩子玩耍。当孩子玩累了入睡后,他们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夫妇俩整夜不敢合眼。半夜时分,一阵阴风突然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正要伸手摸孩子的头时,枕头边突然发出闪光,吓跑了“祟”。第二天,夫妇俩将用红纸包的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之后大家都学着这样做,孩子们就平安无事了。
故事二:压岁的来历
另一个关于压岁的说法源于古代的“压惊”。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天之夜,就会出来伤害人和牲畜、破坏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用点燃的竹子产生的响声来驱赶“年”,并用食物安慰孩子,这被称为“压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演变为用货币代替食物,到了宋朝就出现了“压惊钱”。据史书记载,王韶的儿子南陔曾被坏人背着走,途中惊呼,被皇车所救,宋神宗便赐给了他“压惊金犀钱”。之后,这逐渐发展成为“压岁钱”。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通常是用彩绳穿起来的铜钱,形状像龙,称为压岁钱。尊长赐给小孩子的钱,也称为压岁钱。因此,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做“串钱”。到了近代,压岁钱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于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随着货币改为纸币,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含义:
小孩得到的压岁钱被称为“压祟钱”,而老人的压岁钱则是为了让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希望他们能够多活几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