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变了!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政策再次生变,明松暗紧?市场懵了

如题所述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除了粮食、能源市场以外,我们收藏到植物油市场的变化也一直起伏不断。
我们之前说过,今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一季度时一直呈上涨之势,从分类来看,植物油指数的上涨幅度均较大,从而也助推了整体食品价格指数的上涨。
而在4月份时,食品价格指数出现了环比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高出了29.8%),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植物油价格指数出现了较大回落,4月的指数下跌了5.7%,较3月的涨幅回撤了近1/3,原因正是因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国印尼对于棕榈油的出口政策的改变。
4月底时,印尼突然宣布自4月28日起,停止该国“所有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当即引发全球植物油市场巨震,国际油脂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棕榈油最高涨幅达到了15%,豆油最高涨幅达到了10%,菜籽油最高则涨了6%。
但到5月19日时,印尼再次表示,将从5月23日起解除对棕榈油的出口禁令。
也就是说,从4月28日开始至5月23日,印尼的棕榈油出口禁令仅维持了25天就结束了。
不过,这还并没有结束,紧接着印尼又表示,将对食用油实施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以确保国内存有1000万吨食用油。
这是什么意思呢?
即强制要求该国的棕榈油出口贸易商必须完成在国内销售1000万吨棕榈油的任务,其余的部分才可以出口。
而从去年数据来看,印尼国内的食用油消费总量约为900万吨,其中棕榈油的消费在780万吨左右,显然达不到1000万吨这么多。
所以,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取消出口禁令,不如说是变相削减了出口数量,明松暗紧。
所以,在此影响下,市场认为棕榈油出口并非全部恢复,而是减少了出口量,因此全球油脂价格继续上扬。
但是短时间内政策如此多变,也使市场有些发懵。
1、为何一变再变?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就是印尼的棕榈油政策为何一变再变呢?
其实早在禁令宣布之初,市场有部分观点已经认为禁令恐难长久。
事实上,该禁令也仅维持了25天,并且此前禁令的目标是将国内食用油价格从1.98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9.9元)降至1.4万(折合人民币约7元)左右,但实际情况则是自禁令实施以后,国内食用油价格降至了1.72-1.76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8.6-8.6元)。
显然,未达到预期便解除了禁令。
原因一方面是印尼是棕榈油生产及出口大国,其产量的60%都用于出口,如果全面禁止出口,也就意味着生产的这些棕榈油将全部进入国内库存。
据该国棕榈油协会此前表示,如果全面禁止出口的话,仅一个月的时间所有食用油储藏设施都将存满。
而一旦库容告急,则会导致加工厂无法再加工,大量的棕榈果将腐烂坏掉。
如果按上述这个时间来算的话,25天也正好将近一个月,因此解除禁令似乎也是必然之举。
另一方面,出口禁令实施后,精炼减少,使得国内棕榈果供给过剩,价格开始大跌,这使得许多工人和农民的生计均受到了影响。
于是在5月中下旬,印尼多地出现了农民抗议。
第三,就在印尼对棕榈油出口实施禁令的时候,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却正在大力鼓励出口,并拟把出口税从8%调减到4%-6%,预计最快在6月份就能实施。
因此,为防止市场被侵占,印尼也不得不匆忙解除禁令。
2、全球油脂市场变化
当前全球油脂市场波动剧烈,而这种波动来自于多方面原因。
既有全球疫情导致的供需错配,也有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高企,还有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供需格局的改变这其中也包括政策端的影响。
从市场反映来看,油脂市场对于政策端的反映较明显,但是这种明显主要表现在短期的波动上,或是供需波动,或是价格波动,抑或是市场节奏变化等,但是长期来看,对于油脂市场的大趋势却并没有太大改变。
而从总体来看,全球油脂市场供应仍然趋紧,美国新作大豆及加拿大油菜籽正在播种中,而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大幅下降,旧作库存紧张,而新作又受天气影响进展缓慢,因此油脂市场仍然表现十分坚挺。
3、对中国有啥影响?
相较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但在油脂油料方面相对薄弱。
虽然棕榈油不是我国主要的消费品种,但是其引发的对其他油类产品的影响并不容忽视。
而且从影响上来看,印尼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市场的短期影响相对明显,例如在禁令刚实施后,国内部分船期延后,使得5月到港量不及预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明松暗紧”的政策恐怕也并非一成不变,后续如果政策再度改变,可能仍将影响后续到到货船只,进而再度引发市场波动。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