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我是戏迷”的作文,不少于600字,谢谢…急急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正文: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便是那神秘的戏班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回忆,竟也不知不觉成了我童年的记忆。每到初春与初秋,大雁归来与离别交替之际,戏班子也就要到了。那时候,持着几把草蒲扇,背着几把小椅,拎着一袋瓜子,欢天喜地,出家门看戏去了。

爷爷踏着三轮车,载着我们,一听到那锣鼓声,我的心也动了起来,赶着进去了。这么多人啊,想挤也是挤不进去,便是整个村庄的人都来了这吧,还见到不少的生面孔,人们的交谈声也是快顶过唱戏的了。

没法子,我们就坐在三轮车上,弟弟俯在爷爷膝上,不少同村的孩子更是上窜下跳,也找到了不少栖身的好地方,货车上、台边上,甚至连树上也爬上去了。奇怪的服装,变了调的地方话,其实我什么也没看懂,也就是看了份热闹,倒也是欢喜得不得了。

只要能看的,我就拽着一家子场场必到,其实也只有我和弟弟看得入了神,那场《武松打虎》里“老虎”扑出的精彩画面,足以让我们谈上十天半个月,捣腾了几天,戏班子还是走了。

村里的热闹又转到了广场上,我也就跟着去,心里还惦记着戏班子什么时候再来,又有新鲜玩意儿能见识,想起唱戏边上叫卖的“天津大麻花”,口水人也忍不住,也就盼着明天春天早到。

“看戏文去嘞!”又是一年初春,“晓得哉!”戏班子又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对于戏曲,我是绝对不会陌生。从小受爷爷奶奶的影响,我就酷爱戏曲。尤其对越剧、黄梅戏情有独钟。也因为这样,让我更加了解一些有关戏曲的知识。
其实我喜爱越剧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因为我是浙江人,每逢过年过节我的家乡就会举办庙会,在庙会上越剧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角。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庙里看越剧了,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它了。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盛行于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江南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以前的我看越剧最关注故事情节了,渐渐地,认识的名家多了,就开始挑人看了。越剧分许多个派别,有袁派、王派、傅派、张派、吕派······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尹派的小生。所以就特别喜欢茅茅和君安。可以说她们的越剧,我是从来都不肯放过的,格外的精彩。茅茅的《何文秀》、《陆游与唐婉》、《梁祝》等,君安的《盘妻索妻》、《玉蜻蜓》、《红楼梦》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使故事情节更加精彩。
而黄梅戏,说来也奇怪。我竟是这样喜欢上它的:由于小时候喜欢越剧,但对越剧的唱腔并不了解,竟把黄梅戏错当了越剧欣赏。渐渐地才发觉,但我已经被黄梅戏深深吸引了。可见黄梅戏的魅力之大。此后爱梅之心更浓了。记忆里的《天仙配》、《女驸马》、《孟丽君》该是黄梅戏的经典了吧。到了今天都有许多翻唱的版本。说起黄梅名家更是数不胜数了。上世纪的梅花三度堪称经典。严凤英、五朵金花(马兰 吴琼 杨俊 吴亚玲 袁玫 )、韩再芬她们都把黄梅戏推向高潮,还有一些十分优秀的黄梅名家,黄新德、张辉······但作为90后的我最喜欢的还是韩再芬。用韩迷的一首诗来介绍她,赞美她吧:
黄梅再芬美如双,青春小娇响四方。
丽君驸马美男子,谁料竟是女儿郎。
人间难得奇女子,仙女下凡为情郎。
才貌双全惹人羡,感恩之心自善良。
一生倾情黄梅苑,伊人独自挡风浪。
······
但韩也受到许多的争议,因为她大胆地改革黄梅戏,才对她有些质疑。但黄梅戏和她依然是我的最爱。
如今这个时代,戏曲领域十分的不景气,我们也只能对戏曲进行改革。就像韩说的“戏曲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能忘了传承。
这就是我与戏曲的情缘。

这是我初一时的文章《我与戏曲的情缘》,写得不好,请见谅!请你再进行修改!
第2个回答  2011-03-03
那你是不是戏迷?谁让你写的?
第3个回答  2020-10-20
开头:有的人喜欢电视,有的人喜欢手机,有的人喜欢游戏,而我喜欢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