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氧气和乙炔的比例各是多少?

如题所述

仅供参考: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化学反应式:2C2H2+5O2=4CO2+2H2O

从化学反应式看:乙炔和氧的体积比为2:5:质量比为:(2×26):(5×32)=13:40

      

      这是从理论上讲的焊接时中性焰。实际焊接时调节氧气、乙炔气体的不同混合比例可得到中性焰、氧化焰和碳化焰三种性质不同的火焰。

    1)中性焰 氧与乙炔充分燃烧,没有氧与乙炔过剩,内焰具有一定还原性。最高温度3050~3150℃。主要用于焊接低碳钢、低合金钢、高铬钢、不锈钢、紫铜、锡青铜、铝及其合金等。

     2)氧化焰 氧过剩火焰,有氧化性,焊钢件时焊缝易产生气孔和变脆。最高温度3100~3300℃。主要用于焊接黄铜、锰黄铜、镀锌铁皮等。 

     3)碳化焰 乙炔过剩,火焰中有游离状态碳及过多的氢,焊接时会增加焊缝含氢量,焊低碳钢有渗碳现象。最高温度2700~3000℃。主要用于高碳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铝、青铜及铸铁等的焊接或焊补。

   点火时,先微开氧气阀门,再打开乙炔阀门,随后点燃火焰。这时的火焰是碳化焰。然后,逐渐开大氧气阀门,将碳化焰调整成中性焰。同时,按需要把火焰大小也调整合适。灭火时,应先关乙炔阀门,后关氧气阀门。

    

    切割时:氧气消耗更多,因为一部分氧用于预热工件,一部分要用于切割。氧和乙炔消耗体积比约7:2。质量比约56:13。

    请点击插图放大,从插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压力(压力大并不代表流量大)。氧气消耗实际上比在空气燃烧时要大,因为有氧的消耗有二,一是切割氧的压力为7~8Kg/cm2,二是预热氧压力约为3~4Kg/cm2,而乙炔压力仅仅是大于0.3Kg/cm2就可以。

   切割时一般先预热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切割。

   

   实际使用时我们通常这样进行调整:

   火焰的调整 通过调整氧气和乙炔的比例可以得到三种切割火焰:中性焰(即正常焰),氧化焰,还原焰,正常火焰的特征是在其还原区没有自由氧和活性碳,有三个明显的区域,焰芯有鲜明的轮廓(接近于圆柱形)。焰芯的成分是乙炔和氧气,其末端呈均匀的圆形和光亮的外壳。外壳由赤热的碳质点组成。焰芯的温度达1000℃。还原区处于焰芯之外,与焰芯的明显区别是它的亮度较暗。还原区由乙炔未完全燃烧的产物——氧化碳和氢组成,还原区的温度可达3000℃左右。外焰即完全燃烧区,位于还原区之外,它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氮气组成,其温度在1200~2500℃之间变化。

      氧化焰是在氧气过剩的情况下产生的,其焰芯呈圆锥形,长度明显地缩短,轮廓也不清楚,亮度是暗淡的;同样,还原区和外焰也缩短了,火焰呈紫蓝色,燃烧时伴有响声,响声大小与氧气的压力有关,氧化焰的温度高于正常焰。如果使用氧化焰进行切割,将会使切割质量明显地恶化。

     还原焰是在乙炔过剩的情况下产生的,其焰芯没有明显的轮廓,其焰芯的末端有绿色的边缘,按照这绿色的边缘来判断有过剩的乙炔;还原区异常的明亮,几乎和焰芯混为一体;外焰呈黄色。当乙炔过剩太多时,开始冒黑烟,这是因为在火焰中乙炔燃烧缺乏必须的氧气造成的。

预热火焰的能量大小与切割速度、切口质量关系相当密切。随着被切工件板厚的增大和切割速度的加快,火焰的能量也应随之增强,但又不能太强,尤其在割厚板时,金属燃烧产生的反应热增大,加强了对切割点前沿的预热能力,这时,过强的预热火焰将使切口上边缘严重熔化塌边。太弱的预热火焰,又会使钢板得不到足够的能量,逼使减低切割速度,甚至造成切割过程中断。所以说预热火焰的强弱与切割速度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一般来说,切割200mm以下的钢板使用中性焰可以获得较好的切割质量。在切割大厚度钢板时应使用还原焰预热切割,因为还原焰的火焰比较长,火焰的长度应至少是板厚的1.2倍以上。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你不要给分啊!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A%C0%BD%E7%D1%EE%BA%BA%C3%F1/blog/item/b34b37b5630a8ec237d3ca3a.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7
用于气焊: 乙炔:氧气=1:1.1~1.2,此时火焰为中性焰,用于焊接低碳钢、低价合金钢、高铬钢、不锈钢、紫铜、锡青铜、铝及铝合金等。
用于气割: 乙炔:氧气=1:1.2以上。
第2个回答  2011-03-17
这个吗,在多书面理论都是多说,多看看老师傅怎么调火焰的,怎么割的,用心去看会有收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