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几条内河?

达道附近

  福州内河
  (一)闽 江
  闽江系福建省第一大河。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乡台田村严峰山西南坡,流经三明、南平两市和宁德地区古田县后,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流经闽清县、闽侯县,在侯官附近因受南台岛之阻,分为南、北两港,南港称乌龙江;北港称闽江,亦称台江或白龙江。北港绕过南台岛北侧,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区,一般河宽300~600米,从淮安至罗星塔长28.5公里,河槽相对窄深,为航运通道。南港绕南台岛南侧,在江口处接纳大樟溪,江面宽阔,达3000~4000米,至峡兜缩小为500米,南港自淮安至罗星塔长40.2公里,河槽宽浅,为泄洪贮沙河段。南、北港于马尾港域汇合后折向东北进入通海河段,经青洲、闽安峡谷(河宽由1700米缩小为600米)至亭江长约12公里。在亭江附近受琅岐岛之阻,闽江复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梅花水道)绕过琅岐岛南侧,经浮岐、潭头至梅花入东海,长18公里,河道宽浅;北支为闽江入海主汊,绕过琅岐岛的北侧经英屿、长安至琯头长门口,称长门水道,宽约1500米,深9~10米,长门峡谷宽仅380米,深达34米;出长门口后又被粗芦、川石、壶江诸岛分成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壶江水道和川石水道分别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中上游河床比降大,进入本区后比降逐渐减少。南平至水口水电站98.4公里,平均坡降为5‰,江面宽约400米;水口水电站到白沙长39公里,平均坡降为1‰,河道逐渐开阔,水面宽约600~700米;白沙以下进入平原地带,平均坡降只有0.86‰,江面宽达2000~3000米。闽江下游为感潮河段,随着河床泥沙的淤积,潮区界也在不断变化。据地方志记载,宋淳熙十年(1183年)涨潮流上溯到下濮电站坝址下5公里的大箬附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潮时潮流仍可达竹岐附近。由于三角洲平原汊道逐渐淤废和三角洲向海伸展,导致河口区进潮量减少和径流作用相对增强,潮汐和潮流影响的上界也随之不断下移。现在枯水期大潮时潮区界在侯官附近(距口门68公里),潮流界可达观音亭;平水期潮流界在魁岐—马江之间;洪水期小潮进潮区界在江南桥附近,潮流界在马尾一带;当竹岐站洪峰流量为13000立方米秒时,罗星塔断面无涨潮流。由于闽江下游段河床坡坡降低,流速转缓,加以有潮水顶托作用,一旦上游来水量增加,洪水下泄不畅,水位增加,便很容易酿成洪涝灾害。
  闽江径流十分丰富。竹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54500平方公里,1934~1989年平均径流量54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站控制流域面积4032平方公里,1956~1986年均年径流量54.6亿立方米;另外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29亿立方米。
  闽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一月最小,平均流量为619立方米秒,而后逐月增大,6月最大,达4706立方米秒,7月开始逐月下降。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74.4%,其中5月占17%,6月占22%。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17.5%,其中1月仅占3%。

  闽江的含沙量和输沙量与全国各大河流比较是比较小的。根据竹岐站1951~1989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最大年(1962年)为0.26kg/m3,最小年(1957年)为0.069kg/m3。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715万吨,最大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00万吨(1962年),最小年为272万吨(1971年)。长系列月输沙率11月最小,为11.5kg/s,而后逐月增加,6月最大达1009kg/s。悬移质输沙集中在汛期4~9月间,输沙量为639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89.4%,其中5月占23.9%,6月占36.6%,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悬移质输沙量仅30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4.2%。悬沙中值粒径为0.07mm。至于推移质输沙量,至今尚无实测资料。
  闽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区内闽江每年接纳中上游(主要是上游)废水约4亿多吨,其中工业废水占90.7%;加上福州市排入闽江2亿吨废水(其中工业水占37.98%),闽江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少河段石油、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超标,已难以达到地面水三类水标准。闽江流域占有全省一半面积,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农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6%,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闽江水质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政府决心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提出近、中远期整目标,要求一年有重大突破,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同时,福州也正在开辟第二水源(引鳌江水)。
  福州市境内闽江的主要支流有大樟溪和梅溪,此外还有安仁溪、大目溪、尚干陶江、新店溪和营前溪等。闽江水力资源丰富,已在闽清县下濮建成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水口水电站。闽江有航运之利,电站兴建前,自福州至南平,可通60吨级轮船;电站建成形成水库后,航运条件大为改善,已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台江至马尾港可通行千吨级轮船,马尾港至闽江口可通行万吨级轮船。
  (二)大樟溪
  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源头称国宝溪、泸溪,德化县南埕以下始称大樟溪。流经德化、永泰、闽侯3县,于江口注入闽江南港(乌龙江),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43平方公里。
  永泰县多山,全市地势最高,山地中又分布着洑口、嵩口、梧桐、赤锡、富泉、城关、台口、葛岭、塘前等盆地,大樟溪在永泰县境内121公里,流经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大樟溪是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比降在4‰以上,峡谷地段坡降更大,可达1%甚至1%以上。大樟溪支流众多,纵横交错,集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和清凉溪;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条。这些支流的河床比降都很大,有的达到10%以上,如七洑溪、芭蕉溪和渔溪等。
  大樟溪处于闽中多雨地带,径流十分丰富。根据永泰站1951~198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1975年最大,达62.68亿立方米;1967年最小,为23.51亿立方米,年际变化不大,为1∶2.7。但年内变幅较大,6月径流最大,月均流量为332.4立方米/秒,12月最小,为29.3立方米秒,相差10.34倍。汛期(4~9月)径流量为32.64亿立方米,占年均径流总量的81%;其余月份占20%,为枯水期。
  大樟溪流域内森林植被良好,河床多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流域内土壤侵蚀较轻,故含沙量较少,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年输沙量42万吨,其中97%输沙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
  大樟溪水量丰沛,河床比降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利用水能达38.86万千瓦;塘前至新岐河段可通航30吨级船只。
  (三)梅 溪
  闽江支流之一,闽清县最长的河流。因绕县城地段遍植梅树,故县城称梅城,溪称梅溪。发源于南部省璜乡莲花山,向北流经省璜、塔庄、坂东、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个乡镇的56个村,沿途纳岭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泸溪、昙溪等支流,绕县城出溪口汇入闽江,全长78.6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经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峡谷河段以冲刷作用为主,盆谷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坂东平原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东昔称六都,故为“大大六都洋,小小闽清县(指城关)”之说。梅溪两条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布在梅溪左侧。芝溪发源于后佳,长40公里,流域面积229.4平方公里;金砂溪发源于闽清与尤溪县交界处的宝坑山,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
  梅溪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1亿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为13亿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为3.69亿立方米,相差2.5倍。
  梅溪干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质较差,特别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长的河段,两岸工厂林立,人烟稠密,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达665.83万吨,其中66.5%废水未经处理,有机污染严重。
  (四)起步溪
  罗溪县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罗源县北部飞仙岩山,由西向东流经洪洋、起步、凤山注入罗源湾,全长28.6公里,流域面积222.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护国溪和南门溪。上游流经山地、丘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储藏量达2.67万千瓦;下游流经起步河谷平原和城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罗源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五)鳌 江
  连江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古田县东北部鹫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罗源县西部进入连江县,经小沧、潘渡、鳌江、凤城、浦口、东岱等乡镇,于百胜注入东海,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665.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牛溪和财溪,均位于鳌江左侧,其流向基本与干流平行,次一级支流流向北东,构成格状水系。
  鳌江为山地性河流,小沧以上的峡谷为主,江面窄,坡降大,水流急;小沧以下,流经贵安、潘渡等盆地,形成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
  鳌江径流较丰富,年均流量60.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7.6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较丰富,可利用水能8.3万千瓦,已建成山仔水电站。水质优良,山仔水库将成为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水源。下游便于灌溉和航运,是连江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潘渡一带山青水秀,又有贵安温泉,宜于发展旅游业。
  (六)三 溪
  闽江口以南独流入海的水系,长乐市东部主要河流。发源于福清市北部大山□,向北流经江田丘陵区,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库注入东海;另一支流入长乐滨海平原的南洋水网。三溪在水网以上长12.4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在上游三溪村潘寺岭建有三溪水库,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866.7公顷。
  (七)龙 江
  福州市东部独流入海的水系,福清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莆田县大洋乡瑞云山,自西向东流经东张、宏路、融城,于海口注入福清湾,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长62公里(福清市境内35.51公里),其中天宝陂至海口长19.75公里,属感潮河段,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天宝陂系唐玄宗天宝年间所建,为拦水工程。1958年上游建东张水库,总库容1.99亿立方米,为福清市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下游水质受海潮影响咸淡交流,多为航运之用,但不宜灌溉。由于气候地形因素,降水量在年际及年内分布不均。汛期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5%,年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丰枯年相差量为4.8~3.2亿立方米。洪水主要由台风暴雨造成,最大日降水量达450毫米。
  太城溪,又称石塍溪,是龙江最大支流;发源于五子岩西麓,向南流经镜洋、宏路注入龙江,长18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3
福州市有纵横交错的42条内河,总长99.3公里,水网平均密度3公里以上,不仅河上有桥,桥旁还有亭、榕树,这都是福州内河的特色。内河经历代开拓,形成左右两翼与闽江口潮汐相通的格局,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内河都成了臭水排水沟。
比如有晋安河,连潘河,光明河,龙峰河、屏西河、屏东河、树兜河、湖前河、五四河、华林河、旧树兜河、安泰河,白马河,东西河,解放河、树兜河、旧树兜河、东郊河、铜盘河、淌洋河、浦东河、马沙溪、茶亭河、新店溪。。。
我也是写内河征文的。。。。。。
第2个回答  2011-03-16
福州一共有75条内河!
选我吧,
你是不是写内河征文的?
如果是的我,我也是哦!
第3个回答  2011-03-20
45条
第4个回答  2011-03-19
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