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伦 沈昌平2个历史人物的简历

如题所述

  香港出生的美籍华人刘耀伦先生,1960年底赴美留学,1968年毕业于美国休斯顿德州南方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并取得生物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教学研究工作。1973年转行从事房地产投资及管理,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刘氏投资公司总裁。

  刘先生不仅是位成功的房地产商,更是一位热心的爱国华侨。多年来,为了推动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为了中国在美的最惠国待遇,刘耀伦先生做了大量的民间外交工作。早在1979、1980年,在邓小平先生访问美国休斯顿期间,刘先生就积极协助当地商会进行欢迎活动的筹备工作,并参加了该活动。

  80年代,以微电子、电脑、软体为核心的美国资讯产业蓬勃发展,资讯企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代表,美国藉以先进的资讯技术再次站在了世界的领导行列之首。刘先生亲身体会到以资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为支持中国资讯产业的发展,刘先生投资成立了亚信控股有限公司(AsiaInfo Holdings,Inc),身兼董事长。亚信公司吸引了一批学有所成、掌握最新资讯技术的专业人才回国创业,报效祖国。

  1995年,亚信的一批创业者怀着“把握资讯革命机遇,实现科技报国理想”的梦想,回国创业,首次把Internet带回中国,成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先驱者,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亚信先后设计并承建了中国互联网五大全国骨干网工程,包括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NuiNet,中国网通CNCNet、中国移动IP骨干网CMNet和中国吉通GBNet。到2000年,亚信总收入达到17610万美元,成为最早在美国Nasdaq上市的中国高科技公司,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回国创业典范。亚信实现了刘耀伦先生这一代华侨长久以来的理想:科技报国、实业富国。

  刘耀伦先生是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的老朋友,二十多年来,为促进中美双方的互相沟通和了解,发展中美关系,多方联系,牵线搭桥,不遗余力,做了大量工作。刘先生热爱祖国,赞成祖国统一,愿为中美经贸合作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昌平有着一种率性、爽直的性格,是一个智慧型的作家,犹如他的作品,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关系中,却蕴涵着强大的思想,可以形成巨大的情感冲突、张力。从2001年他重新开始写作以来,他就以特立独行的姿态闯入了文坛,在他平实而娴熟的小说叙事中,有着对历史、童年与当下生活的独特审视和理解。透过他充满反讽与荒诞的小说文本,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平民生活和人生苦难的关注,揭示出在巨大的历史面前,人的命运的变化和无奈。他以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来创作,他的作品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强烈的情感力量带给人深深的震撼。陈昌平的《特务》、《汉奸》、《国家机密》、《英雄》等作品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评论家专门撰文评论他的小说 附 沈昌平是不是 陈昌平 陈昌平 很多,你找的是哪个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30
姓 名: 陈昌平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77-8-1 民 族: 汉族
婚姻状况: 已婚 身 高: 172
政治面貌: 体 重:
户口所在地: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
目前所在地: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
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
毕业院校:

农业\园林苗木业

自我评价
诚实、自信,有责任心;思路清晰,学习新东西快。有独立操作市场、组建和领导团队的能力。

教 育
学历 学校名称 专业 时间范围

大学本科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农学 1998年10月 - 2002年7月

语言能力
外语语种 掌握程度

英语 良好

工作经验
2005年12月 - 2006年5月: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所在部门: 贸易部 担任职务: 项目管理
工作描述: 2006年起,负责贸易部的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完整的销售方案;组织编制公司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费用预算,并按指标分配到各市场区域;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检查的执行情况;组织建立销售情况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财务统计部;管理负责的经销商并进行客户分析,建立客户关系,划分客户信誉等级;定期主持召开部门业务会议,总结业务进展,解决销售问题,参加公司例会,向高层汇报业务跟进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
离职原因:

2004年5月 - 2005年12月: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所在部门: 贸易 担任职务: 业务经理
工作描述: ◆2004年6月~~2006年2月,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有限公司做区域经理和部门经理职责。负责草坪种子等进口产品的国内销售工作。从空白市场开始,通过一个销售周期的努力,成绩优秀。05年底获得企业“销售精英”证书和奖杯。
离职原因:

2002年6月 - 2004年5月:苏州华源农用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所在部门: 销售 担任职务: 业务经理
工作描述: 2002年6月~~2004年5月,苏州华源农用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做过业务员、业务经理等职责,负责该公司农药剂型产品吡虫啉系列、多菌灵系列和除草剂系列等在某省的销售。经过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到后来开拓潜在市场,调整客户,03年销售业绩遥遥领先其它区域。有品牌销售经历,有市场调研、带领业务员组建销售小团队的经验。1960年底,刘耀伦离开香港赴美求学,结果在达拉斯一呆就是四个年。

1968年,刘耀伦取得生物硕士学位,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做了几年后,看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不甘寂寞的他毅然决定弃教从商,1973年,刘氏投资公司成立,专事房地产开发。

刘氏投资公司典型的运作模式为:买一块地.盖起房子,然后把房子出租给别人做生意,靠收取租金过活。现在,公司所做房产都在达拉斯市,大概有二十多处,小型超市、杂货铺之类占了大多数。刘表示,这样做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可是风险比较低,也不容易倒下去,自己已见到了太多商海浮沉的例子。

这一行的全部秘诀就在于选准地段和时间。“最初没有经验,和朋友合资买一块地,因地点不好,等了27年才卖出。”刘耀伦回忆。

刘耀伦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做生意的这20多年,恰逢美国创业潮风起云涌的20多年。然而,刘从未“越轨”染指过其它行业———除了亚信。如果不是在1993年遇到田溯宁和丁健,刘可能至今都还停留在房地产这个行当。

当时,已是地方名流的刘耀伦经常参加达拉斯市政府安排的活动,并担任达拉斯市中美合作委员会负责人。一天,市政府通知刘耀伦和前来参观市政府的一个中国访问团见面,而在来市政府之前,访问团由在德州工作的田溯宁和丁健接待。双方由此认识。

田和丁是充满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席间,两人对刘大谈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觉得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技术将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亦将美国经济及企业的信息传递给中国,但苦子没有资金的支持。

尽管刘耀伦并不能完全理解两人所言的技术细节———在1993年,互联网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刘的专长也一直是在房地产领域。但对两人关于产业趋势的描述,刘却极为认同,并欣然同意投资让二人办公司,不过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是将来必须回国去工作.第二是做高技术基础而不搞房地产。双方一拍即合。

1994年,在刘耀伦50万美元创业基金的支持下,田溯宁和几位伙伴在达拉斯创建了德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亚信,刘耀伦任董事长。对一直谨慎行事的刘耀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跳跃———高科技行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亚信会成为互联网的建筑师,只是觉得这种事业大有可为。”刘耀伦这样解释自己的投资决定。刘进一步解释,除了对中国庞大市场的看好,把高科技带到中国去的夙愿起了主要作用。而对“有远见,头脑灵活”的田溯宁和丁健两人,自己也抱有完全的信任。

“感谢刘先生对我们的信任,他没有想到资金的回报,只要求我们回国去工作和搞高科技。他的钱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刚刚好转,美国的政治形势并不利于中国,他能投资给当时几名默默无闻的中国留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凡的胆略。“如今回忆起第一次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情景,田溯宁仍颇为动情。

放手

亚信成立后,刘耀伦放手让年轻人施展拳脚。田溯宁等人亦十分卖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刘表示,双方的关系一直很好,“从来没有争论,有事就大家商量。”

亚信CEO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和田溯宁都知道,但凡是我们要干什么,刘先生都不会说个不字”。

”他也知道我和田溯宁的弱点是什么。当知道亚信的现金流由于管理出现问题时,他不是像一般的董事长那样做一些事情,而是会心急火燎地到处找钱帮我们。”

1995年,亚信修改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把业务集中为In�ternet网络提供集成和应用软件的服务。然而,在回国还是留下的问题上,公司内部出现了分歧。在刘耀伦和田溯字的极力坚持下,亚信回国发展。

2000年初,在经历了几次融资和国际化的改造之后,亚信决定上市。在亚信股票开盘的头天,也即3月2日晚上,亚信的路演团成员以及摩根士丹利添惠的亚信项目组成员共10多个人,曾于吃晚饭的时候聚在一起打赌第二天亚信股票的交易价格,谁赌的价格离实际价格最近,谁赢;其它人则要付给赢家实际股价和所赌股价之间的差价。刘耀伦出价最高,为88美元。结果,3月3日亚信以92美元一股开盘,成为Nasdaq当天最成功新股,并创Nasdaq亚洲股票单日最高涨幅。

尽管如此,刘耀伦并没有把对亚信的投资看作是风险投资。

眼下,他所持的股票价值已经上升了数百倍,却从未有过要将股票全部套现的想法。丁健说,刘耀伦只有过一次非常小的套现,但那是因为他的手头“非常非常的紧”。

而在投资亚信取得成功后,刘也再没有投资第二家高科技企业。“我知道美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可是,我跟他们很难有很多的接触,谈不上了解,又怎么可能合作?……归根结底,我只对房地产了解。”

事实上,刘氏投资公司这个名字已将退出舞台。去年,刘耀伦把自己的股份都转让出去了,公司由其他合伙人打理,公司名字也当然要改了———刘耀伦退休了。

现在,刘耀伦想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中美经贸合作的民间外交工作上。对于记者提出的“爱国华侨”的称谓,他笑得很开心,但嘴皮子上依然“不依不挠”———“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难言轻松。美国国会以往每年都要把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拿出来议论一番。1990、1991年的时候最为激烈。当时,刘耀伦写了封信,要交给议员们。“我在信里说,中国是我的生父,美国是我的养父,你两个老爸争论,儿子怎么能不站出来讲句话呢?”

在美国浸淫了几十年,刘耀伦知道该怎么有效地影响美国的议员们———“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去,而不要委托人去。我到美国每个议员的办公室去,递给他的助手这封信。美国的每个议员每天都要处理好多提案,如果你影响了他的助手,你也就是影响了他。”
第2个回答  2007-03-29
1960年底,刘耀伦离开香港赴美求学,结果在达拉斯一呆就是四个年。

1968年,刘耀伦取得生物硕士学位,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做了几年后,看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不甘寂寞的他毅然决定弃教从商,1973年,刘氏投资公司成立,专事房地产开发。

刘氏投资公司典型的运作模式为:买一块地.盖起房子,然后把房子出租给别人做生意,靠收取租金过活。现在,公司所做房产都在达拉斯市,大概有二十多处,小型超市、杂货铺之类占了大多数。刘表示,这样做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可是风险比较低,也不容易倒下去,自己已见到了太多商海浮沉的例子。

这一行的全部秘诀就在于选准地段和时间。“最初没有经验,和朋友合资买一块地,因地点不好,等了27年才卖出。”刘耀伦回忆。

刘耀伦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做生意的这20多年,恰逢美国创业潮风起云涌的20多年。然而,刘从未“越轨”染指过其它行业———除了亚信。如果不是在1993年遇到田溯宁和丁健,刘可能至今都还停留在房地产这个行当。

当时,已是地方名流的刘耀伦经常参加达拉斯市政府安排的活动,并担任达拉斯市中美合作委员会负责人。一天,市政府通知刘耀伦和前来参观市政府的一个中国访问团见面,而在来市政府之前,访问团由在德州工作的田溯宁和丁健接待。双方由此认识。

田和丁是充满创业热情的年轻人。席间,两人对刘大谈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觉得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技术将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亦将美国经济及企业的信息传递给中国,但苦子没有资金的支持。

尽管刘耀伦并不能完全理解两人所言的技术细节———在1993年,互联网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刘的专长也一直是在房地产领域。但对两人关于产业趋势的描述,刘却极为认同,并欣然同意投资让二人办公司,不过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是将来必须回国去工作.第二是做高技术基础而不搞房地产。双方一拍即合。

1994年,在刘耀伦50万美元创业基金的支持下,田溯宁和几位伙伴在达拉斯创建了德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亚信,刘耀伦任董事长。对一直谨慎行事的刘耀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跳跃———高科技行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亚信会成为互联网的建筑师,只是觉得这种事业大有可为。”刘耀伦这样解释自己的投资决定。刘进一步解释,除了对中国庞大市场的看好,把高科技带到中国去的夙愿起了主要作用。而对“有远见,头脑灵活”的田溯宁和丁健两人,自己也抱有完全的信任。

“感谢刘先生对我们的信任,他没有想到资金的回报,只要求我们回国去工作和搞高科技。他的钱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刚刚好转,美国的政治形势并不利于中国,他能投资给当时几名默默无闻的中国留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凡的胆略。“如今回忆起第一次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情景,田溯宁仍颇为动情。

放手

亚信成立后,刘耀伦放手让年轻人施展拳脚。田溯宁等人亦十分卖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刘表示,双方的关系一直很好,“从来没有争论,有事就大家商量。”

亚信CEO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和田溯宁都知道,但凡是我们要干什么,刘先生都不会说个不字”。

”他也知道我和田溯宁的弱点是什么。当知道亚信的现金流由于管理出现问题时,他不是像一般的董事长那样做一些事情,而是会心急火燎地到处找钱帮我们。”

1995年,亚信修改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把业务集中为In�ternet网络提供集成和应用软件的服务。然而,在回国还是留下的问题上,公司内部出现了分歧。在刘耀伦和田溯字的极力坚持下,亚信回国发展。

2000年初,在经历了几次融资和国际化的改造之后,亚信决定上市。在亚信股票开盘的头天,也即3月2日晚上,亚信的路演团成员以及摩根士丹利添惠的亚信项目组成员共10多个人,曾于吃晚饭的时候聚在一起打赌第二天亚信股票的交易价格,谁赌的价格离实际价格最近,谁赢;其它人则要付给赢家实际股价和所赌股价之间的差价。刘耀伦出价最高,为88美元。结果,3月3日亚信以92美元一股开盘,成为Nasdaq当天最成功新股,并创Nasdaq亚洲股票单日最高涨幅。

尽管如此,刘耀伦并没有把对亚信的投资看作是风险投资。

眼下,他所持的股票价值已经上升了数百倍,却从未有过要将股票全部套现的想法。丁健说,刘耀伦只有过一次非常小的套现,但那是因为他的手头“非常非常的紧”。

而在投资亚信取得成功后,刘也再没有投资第二家高科技企业。“我知道美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可是,我跟他们很难有很多的接触,谈不上了解,又怎么可能合作?……归根结底,我只对房地产了解。”

事实上,刘氏投资公司这个名字已将退出舞台。去年,刘耀伦把自己的股份都转让出去了,公司由其他合伙人打理,公司名字也当然要改了———刘耀伦退休了。

现在,刘耀伦想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中美经贸合作的民间外交工作上。对于记者提出的“爱国华侨”的称谓,他笑得很开心,但嘴皮子上依然“不依不挠”———“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难言轻松。美国国会以往每年都要把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拿出来议论一番。1990、1991年的时候最为激烈。当时,刘耀伦写了封信,要交给议员们。“我在信里说,中国是我的生父,美国是我的养父,你两个老爸争论,儿子怎么能不站出来讲句话呢?”

在美国浸淫了几十年,刘耀伦知道该怎么有效地影响美国的议员们———“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去,而不要委托人去。我到美国每个议员的办公室去,递给他的助手这封信。美国的每个议员每天都要处理好多提案,如果你影响了他的助手,你也就是影响了他。”
相似回答